打开APP

神经酸合成机理和应用取得新进展

 近日,《Tree Phys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农学院张猛教授团队题为《A 3-ketoacyl-CoA synthase 11 (KCS11) homolog from Malaniaoleifera synthesizes nervonic acid in plants rich in 11Z-Eicosenoic acid》的文章。该

2020-11-20

治疗性的PD-1癌症疫苗PD1-Vaxx或有望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动物模型试验!

2020年11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OncoImmunology上题为“Immunogenicity and antitumor efficacy of a novel human PD-1 B-cell vaccine (PD1-Vaxx) and combination immunotherapy with du

2020-11-29

燃石医学Q3营收同比增长19.4%,中心实验室业务同比增长29.7%,运营亮点频现

2020年11月20日,燃石医学(纳斯达克代码:BNR)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公司保持稳健的发展节奏,实现了核心业务的重点突破和稳步增长。核心业务领跑行业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1.1%2020年第三季度,燃石医学总营收为1.239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1.037亿元人民币增长19.4%,比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平均营收增长28.8%。公司毛利润从

2020-11-21

欧洲疾控中心:新冠病毒在貂体内变异后传人或影响疫苗有效性

 针对丹麦近期出现多起养殖貂体内变异新冠病毒传染给人的病例,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ECDC)12日表示,如果上述新冠病毒新变种在人群中出现大规模传播的话,可能会影响到正在研发中的新冠疫苗的整体有效性。为此,该中心建议欧盟国家和英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降低公共卫生风险。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欧洲疾控中心)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欧盟负责传染病防控

2020-11-17

“中国经验 世界分享”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分中心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2020年11月7日,为了促进国家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化,降低我国主要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早诊率及治疗控制率发挥领军作用,“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分中心”项目建设11月7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启动。该项目首期将在全国建设21家省级分中心,并落实代谢性疾病优质诊疗体系在当地的建设,以此进一步提

2020-11-07

纳米孔测序技术在遗传病结构变异中的检测和应用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具有先天性、终生性和家族性,且病种多,发病率高等特点,基因组变异主要分为SNV(单碱基变异)、Indel、结构变异(SVs)三大类。其中结构变异(SVs)通常指基因组上大的序列变化和位置关系变化,包括长度在50bp以上的长片段序列插入或者删除、串联重复、染色体倒位、染色体内部或染色

2020-11-15

淄博市中心医院携手罗氏诊断共建“罗氏卓越示范中心”,打造国内一流医疗服务

2020年10月11日,历经年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社会各界对检验医学的重要价值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临床检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许;与此同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迅猛发展也正在检验医学领域内催生着一场场“创新变革”,建设智慧型实验室成为医院未来的发展重点。今日,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与罗氏诊断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立“罗氏卓越示范中心”及“精益认证

2020-10-12

研究建立二维硅纳米片制备新方法并拓展其生物应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王佳宏课题组在二维硅纳米片的定向解理及生物光子学应用中取得进展。硅是人体的基本构成元素,硅基纳米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集近红外拉曼成像与光热治疗为一体的二维单质硅纳米片,有望实现成像引导的癌症治疗,在临床纳米医学中具有潜力。单质硅是一种立方晶系的非范德华(non-vdW)材料,较难直接获取二维片层

2020-11-13

外泌体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潜力

 作为中心法则中的一员,RNA在遗传信息的传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者们就已经发现,RNA不仅仅躲在细胞里面,它们可以被胞外囊泡包被通过血液循环流动在各大组织器官之间,这种特殊的结构叫做外泌体,但是这个小小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1]。沉寂了30多年,胞外RNA,也叫做exRNA,外泌体的一种,似乎迎来了曙光。

2020-11-05

科研人员发表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展望文章

 荧光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nm) 面临的强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时间、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