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实验性药物CA激活分子伴侣介导的,有潜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2021年4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实验性药物,它可以在小鼠体内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症状。该药物通过重新激活一种消化和循环利用不需要的蛋白以去除它们的细胞清理机制而起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4月22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haperone-mediat

2021-04-24

PNAS:揭示了一种新型的细胞保护机制 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抗癌疗法

2021年4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自噬是一种提供自我营养和维持细胞稳态的分解代谢途径,同时其也是一种基本的细胞保护通路,能通过代谢机体循环中的胞内“货物”并提供分解的产物。自噬过程能通过提供多种来源的燃料来作为消化的结果从而促进细胞的生存。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

2021-04-08

Dev Cell:阻断细胞可用于治疗癌症

回收罐头和瓶子是一个好习惯。它有助于保持地球清洁。体内细胞内的循环利用也是如此。每个细胞都有清除废物的方法,以再生更新,更健康的细胞。这种“细胞回收”过程被称为自噬。

2021-02-09

细胞存在一种独特的病毒途径,该途径受到SNX5基因的控制

2020年12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哈佛医学院和德克萨斯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鉴定出细胞摄取和消灭病毒所必需的一个关键基因。这一发现可能会带来操纵这一过程的方法,以提高免疫系统对抗病毒感染的能力,比如那些导致正在进行的COVID-19大流行的冠状病毒SARS-CoV-2。相关研究结果于

2020-12-19

研究揭示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抑制转录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离调控活性的机制

   近日,Developmental Cell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宏课题组题为Inositol polyphosphate multikinase inhibits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of TFEB to negatively regulate autophagy

2021-01-12

敲除基因Rb1cc1有戏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为癌症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肿瘤细胞对这类疗法的耐药性是阻碍疗法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挑战。控制肿瘤细胞对T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仍有待进行充分鉴定。自噬是细胞碎片被重新利用来制造新成分的过程,这种废物处理系统对正常细胞的生存非常重要。在一项新研究中,Regeneron的研究人员发现自噬也可以保护肿瘤细胞免于免疫系

2021-01-04

作用如何保护大脑神经元细胞免受损伤?

2020年11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euron上题为“Neuronal autophagy regulates presynaptic neurotransmission by controlling the axonal endoplasmic reticulum”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莱布尼茨分子药理学研究所等机构

2020-11-13

Nature子刊:揭秘一种未知蛋白在细胞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2020年11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日本微生物化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拥有能介导细胞自噬功能的Atg9蛋白或许在其两层脂质双分子层之间存在磷脂转位活性(phospholipid translocatio

2020-11-10

《科学》:揭示细胞再回收中心—体生物合成的关键步骤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其在压力状况下或资源有限时分离并再循环细胞组分的一种必要细胞过程,在此过程中,诸如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损伤的细胞器等“货物”会被称之为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一种双膜结合室所捕获并进行靶向降解,那么这些所谓的自噬体是如何在细胞中形成的呢?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们

2020-10-26

中国科学家揭示肥胖性心肌病线粒体调控新机制

 肥胖已成为全世界范围的流行病。肥胖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并且被认为是癌症等慢性病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特别是冠心病、心衰和房颤。肥胖也与心肌肥厚、心室功能障碍和舒张顺应性降低的发生发展有关。目前针对肥胖性心肌病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寻找有针对性的防治靶点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线粒体自噬蛋白FUNDC

20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