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施一公团队揭示酵母组蛋白去乙酰酶复合体Rpd3L的组装机制
该论文报道了酿酒酵母组蛋白去乙酰酶复合体Rpd3L的结构,揭示了其组装机制,提出了其靶向染色质的工作模型,并为设计高特异性去乙酰酶抑制剂提供坚实的分子基础。
iScience:魏平团队利用模块重组设计新型嵌合抗原受体,为新一代CAR-T提供筛选平台
该工作利用模块重组设计了一系列新型嵌合抗原受体(CAR),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工具包及设计思路。
Nat Biotechnol:科学家开发出能学习如何识别出引发人类疾病的嵌合体突变的计算机程序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描述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教育”计算机学习如何利用称之为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手段来寻找嵌合体突变。
干细胞诱导移植实现野生型动物体内高嵌合率、长期、多谱系造血
该研究建立了利用基因编辑手段通过特定转录因子(Runx1、Hoxa9和Hoxa10)组合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再生造血种子的方法。分化再生的种子细胞具有HSC的部分特征
NAR:浙大侯廷军团队报道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数据库PROTAC-DB 2.0
因此,在2.0版本中,作者利用自主开发的PROTAC-Model建模方法为活性较好的PROTAC分子构建了相应的三元复合物计算模型,辅助研究者进行基于结构的PROTAC理性设计。
科学家发现能调节大脑神经元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迁移的特殊蛋白复合体
来自巴塞罗那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名为神经元受体Unc5和GPC3(Glipican 3)的两种不同蛋白分子是如何在两种不同的过程中进行精准合作来指引神经元的。
Nutrientsm:揭示mTOR复合体控制机体能量代谢的分子机制
来自纽约市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胰腺β细胞调查了mTOR复合体对机体代谢组学(即生物样本中的所有代谢产物)所产生的影响,并作为内部暴露组和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件)的代理。
暨南大学张灏团队开发嵌合RNA外泌体疫苗,治疗突变非依赖肿瘤
基因突变是重要的肿瘤发病机制也是目前多数靶向治疗的用药指征,但在很多肿瘤中这些靶点突变很低或者缺乏,现有靶向药物难有用武之地。
研究发展出新型可编程抗体-DNA嵌合分子系统可智能控制T细胞靶向杀伤肿瘤
该工作基于HUH-核酸内切酶家族蛋白DCV能够识别特异性序列的单链DNA发生共价交联反应的特性,构建嵌合式DNA-DCV-αCD3融合分子,实现任意DNA纳米结构的可编程式组装。
eLife:对嵌合抗原受体的跨膜结构域进行改造,可降低CAR-T细胞的毒副作用
作为一种新的免疫疗法,CAR-T细胞疗法能增强患者的杀伤性T细胞来攻击和消除癌症。它对某些血癌的疗效可高达90%,甚至能使一些患者得到长期缓解和治愈。但一个重要的限制是该疗法的有害副作用,大约5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