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科学家发现M1-巨噬细胞外囊泡对胶质细胞瘤的强协同治疗效果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危害性极高的脑肿瘤。成功开发了M1样巨噬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M1EV),发现M1EV在GBM中能有效积累,并具有强协同治疗效果。

2022-04-11

科学家揭示了M1-巨噬细胞胞外囊泡在胶质细胞瘤中的积聚和治疗作用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具侵袭性的脑肿瘤,具有预后差、死亡率高、易复发等特点。尽管在手术、放疗和化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GBM的中位生存期只有15-16个月,5年总生存率不到5%。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有效的治疗策略来治疗GBM。

2022-03-26

PNAS:揭示小胶质细胞促进神经元产生突触机制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冷泉港实验室(CSHL)的Linda Van Aelst教授及其同事们发现在小鼠中,小胶质细胞也帮助神经元生长出对认知功能至关重要的突触。

2022-03-12

Science子刊:利用机体循环衍生的髓系细胞来替代小胶质细胞或有望帮助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来自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利用循环衍生的髓系细胞来替代小鼠大脑中几乎所有的小胶质细胞,从而作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型疗法,这种新方法并不需要对宿主或供体进行遗传修饰;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这种新技术,及利用这种新技术所治疗的小鼠机体所出现的改善。

2022-03-21

Science Advances:科学家揭示青春期前额叶皮层小胶质细胞塑造成年认知功能

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是大脑中调节不同认知功能的重要区域,其在青春期持续发育并影响成年的认知成熟,但在这一过程中小胶质细胞的作用仍不清楚。近日,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Adolescence is a sensitive period for prefrontal micro

2022-03-21

亨廷顿氏症患者机体的星形胶质细胞或能与神经元相互协作发挥作用!

来自法国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刺激小鼠模型机体中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成或许会通过减少其聚集物的数量和尺寸来促进突变蛋白的消除。

2022-03-21

Clin Sci:揭示新冠病毒刺蛋白结合心脏血管细胞,可能导致严重的微血管损伤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可能通过将人类心脏血管细胞转化为炎症细胞,而不感染它们,从而导致在严重患病的COVID-19患者中观察到的严重微血管损伤。这一发现表明阻断抗体可能代表了一种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新疗法。

2022-03-08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马光辉/魏炜团队等开发工程化细胞外囊泡治疗胶质细胞

  通过交叉科学研究,提出并发展生物医学前沿新技术,是提高重大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胶质瘤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恶性的肿瘤,也被称为“癌中之王”。临床上治疗GBM以外科手术为主,同时辅助放化疗,但是效果非常有限;以手术和替莫唑胺联合治疗为例,5年生存率小于5%。因此,亟需开发新型高效的GB

2022-03-18

Cell Stem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发育中人脑小胶质细胞区域特化和状态转换的时空动力学特征

小胶质细胞在脑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人脑早期发育过程中小胶质细胞的区域特化命运决定和状态转换仍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Cell Stem Cell》发表了题为“Decoding the temporal and regional specification of microglia in the developing hum

2022-03-19

Nat Neurosci:利用单核RNA测序技术来分析人类机体周围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特征

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深入理解了周围神经系统中不同的许旺细胞(schwann cells)的功能,即胶质细胞的功能。

202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