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老新靶点SIRT6:使小鼠预期寿命延长30% 背后机制浮出水面
自19世纪以来,人类的预期寿命从不到30岁上升到了70岁以上,甚至百岁老人也不再是稀有的存在。虽然在医疗卫生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下,这个数字还会上升,但是无论生命长度延展到哪里,衰老是无法避免的。衰老会带来健康困扰和多种疾病风险的上升,因此,抵抗衰老和延长寿命是永不停止的话题和追求。巴伊兰大学的Haim Cohen 教授将研究重
FGF13基因参与调控小鼠海马发育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题为《细胞核定位的FGF13异构体通过表观基因组学的机制参与调控出生后小鼠海马的神经发育》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周嘉伟团队和南京医科大学教授胡刚团队共同完成。海马的正常发育和可塑性对人和
JEM:开发出一种新型小鼠模型可能是开发更好HIV疗法的关键
2021年5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普通小鼠不能感染HIV,因此以前的HIV小鼠模型使用了携带人类干细胞或CD4 T细胞的小鼠,其中人CD4 T细胞是一种可以感染HIV的免疫细胞。但这些模型往往效用有限,因为人类细胞很快就会将小鼠宿主的组织视为“外来的”,并进行攻击,使小鼠患上重病。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独特的临床前小鼠模型。为
Cell:揭示通过抑制剪接体捕获和维持小鼠全能性干细胞
小鼠胚胎发育由合子开始,经过2细胞、4细胞、8细胞和桑椹胚形成囊胚,之后继续发育形成胚内和胚外组织。具有最高潜能的干细胞被称为全能性干细胞,一般指体内的合子,2/4细胞,它可以发育到胚内和胚外组织。多能性干细胞一般来源于囊胚的内细胞团,其发育潜能受限,只能发育到胚内组织。1981年,人们首次在体外分离了第一株小鼠多能性胚胎干细胞系(ESC)。直到40年后的今
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与抗生素耐受性相关
2021年5月22日讯/抗生素耐受性是指微生物在长时间接触抗生素后的存活能力,它在慢性和复发性细菌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促进了抗生素耐受性的进化。然而,促进抗生素耐受性发展的生理因素,特别是其体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高脂饮食(HFD)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包括肥胖、糖尿病、肿瘤、大脑胰岛素抵抗、认知缺陷以及肠道微生态失衡等。但HFD和抗生素功效之间的关系仍然知之甚少。
Br J Pharmacol:肠道微生物区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性小鼠模型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2021年5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格拉纳达大学在英国药理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Gut microbiota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in a genetic mouse model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的文章。该研究发现了由遗传性系统
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基因HSD17B13在小鼠模型中并无作用
HSD17B13的失活突变保护人类免受NAFLD相关和酒精相关肝损伤、纤维化、肝硬化、 和肝细胞癌,抗HSD17B13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发中。但是该研究显示HSD17B13在小鼠NAFLD模型中并无作用!
Nat Commun: 腺苷整合光和睡眠信号调节小鼠的昼夜节律
腺苷的积累与睡眠需求密切相关,而咖啡因的摄入则能够对抗嗜睡的压力。此外,咖啡因还直接影响生物钟的计时系统,这一特性与睡眠的生理学机制无关。然而,目前我们仍不清清楚咖啡因是如何对生物钟产生影响的。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Sridhar R. Vasudevan团队确定了一种基于腺苷的调节机制,该机制可以使睡眠和昼夜节律过程相互影响,以优化小鼠的睡眠
小鼠视网膜中存在警报专线研究中获进展
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题为《瞬时撤光型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介导逼近视觉刺激触发的本能防御反应》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翼凤课题组攻关完成。该研究通过筛选瞬时撤光型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分子标志物并构建可标记及操控该细胞的转基因小鼠,发现此
Nat Commun: "升级版"编辑器可在成年小鼠中进行基因校正并诱导癌症发生
“Prime Editor(PE)”是一类新型的基因编辑工具,该技术无需依赖于双链DNA断裂或外源供体DNA模板,即可介导基因组修饰。通过prime editing guide RNA中本身存在的“模板”序列,从而实现精确的单碱基替换或小规模的插入/缺失突变。为了探究该工具在成年小鼠中的基因编辑能力,来自麻省大学医学院的Wen Xue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