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国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将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农林科学院日前在京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设立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加快杂交小麦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此举标志着我国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阶段。

2015-02-15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引物及其用途获专利

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引物及其用途”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菌所引起的世界性主要病害,严重时能导致小麦减产50%以上。导入抗性基因是筛选抗白粉病小麦新材料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已被正式命名的抗白粉病主效基因有57个,但在育种中得到应用的抗性基因十分有限。

2015-02-16

山东农大自主知识产权小麦新品种许可使用签约

9月19日上午,山东农业大学与来自济南、德州、淄博、泰安等地的四家小麦种子企业签订两个小麦新品种技术实施许可使用合同,授予其山农22号、23号小麦种子的生产、经营权。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董树亭出席签约仪式,科技处处长米庆华代表学校与四家小麦种子企业负责人签订技术合同。

2015-02-15

抗白粉病转基因小麦对非靶向食草昆虫的影响

关于转基因作物,人们不断增强的一个顾虑便是它们可能会对非靶向生物产生影响。为此,瑞士AgroscopeReckenholz-Tanikon研究所的Fernando Alvarez-Alfageme与同事一道分析了抗白粉病转基因小麦品系对食草昆虫的影响。其中有一种小麦品系含有源自六倍体小麦的Pm3b基因,它对特定的白粉病菌种群具有抗性。另外一种品系具有壳多糖酶/葡聚糖酶大麦基因,其抗性范围较广。

2015-02-15

欧盟生物燃料前景对油菜籽价格利空,不过小麦用量或增加

据美国农业部驻欧盟农业参赞发布的2014年欧盟生物燃料年度报告显示,欧盟生物燃料行业的油菜籽消费量可能比4年前的高点减少20%,不过随着小麦价格下跌,用来生产生物燃料的小麦消费量可能增长。报告称,由于生物燃料

2014-07-17

The Plant Cell:科学家揭示六倍体小麦杂种优势分子机制

染色体组多倍化在植物增强长势、适应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弥补杂交后代不育及固化"杂种优势"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2014-06-04

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科学院、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建的“小麦玉米周年持续高产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启动仪式在山东农业大学举行。此举是参建单位为了贯彻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11计划”)的重要举措。

2012-11-19

英国科学家研制超级小麦

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开发了一种新型小麦,可以使产量提高30%。基于剑桥大学的英国国家农业植物学研究所将一种古老的小麦与现代小麦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小麦品种。小麦是从大约10000年以前山羊吃的一种野草和其他谷物进化而来。研究人员利用异花授粉和种胚移植技术,将小麦祖先的适应能力移植到了现代英国品种的小麦身上,而且这种技术并不需要转基因。

2013-05-14

酶解小麦蛋白产物还原糖美拉德反应的光谱研究

摘要:水解植物蛋白是指用酶、酸或碱水解大豆、小麦、玉米等植物蛋白得到的混合产物。水解植物蛋白由于其价格低廉、质构功能性优良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中。主要将其作为原料制备美拉德反应型香精料或作为添加成分提升食品的感官和营养品质。水解植物蛋白的这类应用是通过美拉德反应实现的。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酶解小麦蛋白产物与还原糖不同加热条件下的美拉德反应及其产物。

2013-05-31

三校联合组建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6月10日在京宣布组建“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力争用5到10年,将中心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主要粮食作物生物学学术创新高地、良种和新技术研发基地。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