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家开发一种可用于mRNA细胞溶质传递的病毒模拟细胞膜涂层纳米颗粒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给药已成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纳米药物的一大挑战是细胞摄取药物后有效的内体逃逸,因为大多数药物载荷需定位于除内体外的亚细胞结构后发挥活性,而病毒可以通过内吞作用后引发膜融合,由此将其遗传物质递送至宿主细胞的胞质中。既往对于甲型流感病毒的研究显示,病毒表面发现的血凝素(HA)蛋白在内体的pH值内环境下

2021-12-08

美国FDA批准Fyarro(西罗莫司白蛋白结合型纳米颗粒),亿腾景昂引进大中华区!

Fyarro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批治疗晚期恶性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疗法!

2021-11-24

武田行使选择权:开发脑渗透颗粒体蛋白替代疗法DNL593!

DNL593是一种脑渗透颗粒体蛋白前体替代疗法,通过静脉给药,跨越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2021-11-18

Nature Communications:用于协同破坏肿瘤线粒体的光响应型颗粒研究取得进展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破坏肿瘤细胞中的线粒体是抗肿瘤治疗的新策略。基于线粒体破坏的抗肿瘤治疗新策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如何在肿瘤组织内高效且特异性启动线粒体的破坏是实现安全有效抗肿瘤治疗的前提。光激活肿瘤疗法由于具有治疗部位精确可控、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尤其是光照条件下能够激活光致产酸分子释放氢离子,酸化胞内微环境。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

2021-11-06

研究实现气溶胶颗粒多组分生物组织质谱成像

  质谱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分子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多肽、磷脂、氨基酸、寡糖等生物分子的成像。由生物质或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黑碳和柴油发动机颗粒等碳质气溶胶,通常是PM2.5等复杂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大气颗粒物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追踪真实的气溶胶粒子多种成分的体内行为十分重要,但由于其复杂性,现有

2021-10-28

氧化铪纳米颗粒Nbtxr3治疗头颈癌(HNSCC):肿瘤部位激活,总生存期达18个月!

Nbtxr3具有一种物理作用机制(MoA),通过放疗激活,在所注射的肿瘤中诱导显著的肿瘤细胞死亡,随后触发适应性免疫反应和长期抗癌记忆。

2021-10-28

Cell Metab: 衰老免疫细胞释放颗粒钙蛋白,促进骨骼衰老

骨骼老化的特点是骨代谢和骨髓脂肪积累低。然而,这种不平衡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2021-10-15

Science子刊:利用携带麻醉剂的脂质纳米颗粒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神经元可减少乳腺癌进展和转移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以色列理工学院沃尔夫森化学工程学院的Avi Schroeder教授和博士生Maya Kaduri及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靶向神经系统的镇痛脂质纳米颗粒(analgesic nanoparticle,具有镇痛作用的脂质纳米颗粒)的治疗乳腺癌的创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0月6日的Sc

2021-10-20

大蒜韭菜衍生的囊泡样纳米颗粒在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疾病中的治疗潜力

核苷结合域、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相关(NLR)家族、含3吡林结构域(NLRP3)炎性小体的异常激活可导致多种复杂炎症疾病的发生,如肥胖、阿尔茨海默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然而,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专门针对NLRP3炎症小体的药物。

2021-09-25

MG53通过调节非小细胞肺癌中G3BP2的活性来抑制肿瘤进展和应激颗粒形成

癌细胞通过过度形成应激颗粒(SGs)而对化疗干预产生耐药性,这些应激颗粒是由致癌蛋白G3BP2调节的。选择性调控G3BP2/SG信号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潜在手段。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