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我国科学家发现大豆能量感受通过调控碳源分配控制共生固氮的分子机制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结瘤共生固氮体系是自然界中固氮效率最高、农业生产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固氮系统,对保持农业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和碳汇有重要意义。

2023-01-13

Nature子刊:杨辉团队开发新型DNA碱基编辑,首次实现高效腺嘌呤碱基颠换编辑

研究团队通过引入DNA损伤修复蛋白Polη(一种在跨损伤DNA复制过程中倾向于在AP中间体对侧添加A的DNA聚合酶),大大提高了A-to-T的编辑效率和纯度

2023-01-12

Nat Commun:发现嗅感觉神经元中的细胞---多泡转导体---在嗅觉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于默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人类用来感知气味的神经元内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细胞成分,即一种细胞器。这一发现可能对嗅觉受损的进一步研究产生影响。

2023-01-11

首个定量研究发现,大脑中维生素D水平每升高一倍,与失智症或轻度认知障碍发生风险降低最高33%有关

该研究是迄今为止第一项定量检测人类脑组织内维生素D,并且探究其与认知能力和神经病理关系的研究。

2023-01-09

新型碱基编辑Td-CBE开发成功

Td-CBEs是一种较传统CBEs更为安全的碱基编辑器,为未来遗传疾病的基因治疗带来了更大的可能。同时,Detect-seq作为一种平台技术,可以为开发更安全、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2022-11-28

Nature子刊:让吸入式mRNA疗法成为可能,新型聚合物纳米颗粒能够高效肺部递送mRNA

该研究从166个PBAE和含有PBAE的聚合物中筛选并鉴定了P76是一种高效的可通过雾化吸入递送mRNA的载体,并且能够向包括小鼠、大型动物奶牛,以及非人灵长类东五恒河猴在内的各种动物递送mRNA。

2022-12-12

Nature子刊:人工无膜细胞设计原理及其应用

天然无膜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研究,启发了科学家有目的地改造甚至从头设计无膜细胞器,赋予工程化细胞更好的或以往没有的新功能。

2022-11-28

科学家发现,长期吸入纳米级别炭黑颗粒会导致肺巨噬细胞功能损伤,从而促进肺癌发生和转移

该研究通过两种具有不同基因突变的肺癌模式小鼠,证实了纳米炭黑对肺癌发生及转移具有促进作用。纳米炭黑颗粒干预后可导致肺巨噬细胞线粒体的损伤,并可通过HIF1α通路导致肺巨噬细胞乳酸分泌增加

2022-12-19

Cancer Cell: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能识别人类乳腺癌前进展风险的新型“基因分类

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绘制出了原位导管癌的分子图谱,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有效区分乳腺中的早期癌前病变是否会进展为侵袭性的癌症或保持稳定不变。

2022-11-28

Advanced Materials:我国科学家开发用于检测汗液代谢物的可穿戴金属有机框架传感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联合南洋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实现了将MOFs直接集成到柔性电子装置中用于可穿戴汗液传感的研究。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