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脑内VD水平非常重要!首个定量研究发现,大脑中维生素D水平每升高一倍,与失智症或轻度认知障碍发生风险降低最高33%有关
来源:奇点糕 2023-01-09 11:18
该研究是迄今为止第一项定量检测人类脑组织内维生素D,并且探究其与认知能力和神经病理关系的研究。
现有数据统计,到2050年时,全球失智症的发病率将超过1.5亿人。这意味着从现在起,我们需要思考和采取更多的预防策略来应对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失智症带来的社会负担[1]。
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摄取的一些营养成分在延缓认知衰退中有重要作用,其中就包括脂溶性的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是维生素D在血液循环中最主要的一种形态。既往研究表明,维生素D摄入过低或者血液中25(OH)D3含量较低与认知减退和失智症的发生有关[3-4]。但这些研究均是以饮食摄入量或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为基准。
截至目前,尚未有研究表明大脑中的维生素D水平与认知减退的具体关系,以及血液循环中的25(OH)D3水平是否能够反映大脑中的维生素D水平。
近日,塔夫茨大学Sarah L. Booth领衔的研究团队,在Alzheimer’s&Dementia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5] 。
他们发现,大脑中的维生素D水平较高与患失智症或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降低有关。具体而言,脑部25(OH)D3水平每增加1倍,失智症或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几率会降低25%到33%(P≤0.031)。这一发现也为失智症和认知障碍提供了营养学方面的预防策略。
论文首页截图
该研究的受试者均来自Rush Memory and Aging Project(MAP)[6],这是一项探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相关障碍的发病风险的纵向研究项目。
受试者在被招募时均没有失智症,且需要每年进行临床血检,并同意在死后捐献脑组织用于尸检[7]。在这项研究中,共有290名符合试验条件的受试者的数据被纳入分析,其中270名受试者生前进行了血浆总25(OH)D3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水平的检测。
在血液循环中,99%的25(OH)D3以结合态(多与DBP结合)的形式存在,剩下的1%则是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因为游离的25(OH)D能够更好地被一些组织利用,所以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也将游离25(OH)D的数据纳入了分析。
受试者数据筛选流程
为了更好地评估大脑中维生素D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筛选了四个脑部区域,分别是中颞叶皮层(MT),中前叶皮层(MF),小脑(CR)和前分水岭白质(AWS),然后在尸检样本中,对这四个脑区的维生素D、25(OH)D3、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D3)水平进行了检测,并确定它们与认知功能的关联。
研究人员通过线性相关分析后发现,在四个脑区中,血浆总25(OH)D3和游离25(OH)D水平均与脑部25(OH)D3水平呈低度正相关(r=0.32-0.39 P≤0.0001)。
血浆总25(OH)D3与游离25(OH)D呈中度正相关(即二者变化趋势一致,可以互相反映彼此的增长水平,r=0.73,P≤0.0001),这意味着血浆总25(OH)D3和游离25(OH)D水平高低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脑内25(OH)D3水平。
在对比受试者的生前最后一次认知测试的结果后,研究者们发现,在四个脑区中,脑部25(OH)D3水平每增加1倍,失智症或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几率会降低25%到33% (OR,0.669-0.754,P≤0.031)。
各个脑区中25(OH)D的含量
这一结果也与受试者们的最终认知诊断结果一致。在所有被测试脑区中,25(OH)D3水平越高,受试者生前认知功能测试分数越高(P≤0.025)。
特别是在AWS脑区中,拥有高水平的25(OH)D3被发现可以延缓认知障碍的进程(β=0.01,P=0.044),并且与更好的情景记忆能力和知觉能力相关。但脑部的25(OH)D3含量并未被发现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等)相关。
血浆中的25(OH)D3,游离态25(OH)D以及DBP水平都未被发现与整体认知功能或认知功能衰退程度有关(P>0.06)。但更高水平的血浆DBP与更缓慢的语义记忆衰退(P=0.0046)和知觉定向衰退(P=0.04)显著相关。
各个脑区的25(OH)D3总含量增加,认知障碍程度减轻情况
该研究是迄今为止第一项定量检测人类脑组织内维生素D,并且探究其与认知能力和神经病理关系的研究。虽然研究结果提示了脑部25(OH)D3水平与更好的语义记忆和工作记忆相关,但这并不能作为服用大剂量维生素D补充剂的依据,未来仍需通过更多研究,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维生素D在延缓失智症或轻度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GBD 2019 Dementia Forecasting Collaborators. Estimation of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dementia in 2019 and forecasted prevalence in 2050: an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2;7(2):e105-e125. doi:10.1016/S2468-2667(21)00249-8
[2] Scarmeas N, Anastasiou CA, Yannakoulia M. Nutrition and prevention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Lancet Neurol. 2018;17(11):1006-1015. doi:10.1016/S1474-4422(18)30338-7
[3] Buell JS, Dawson-Hughes B, Scott TM, et al. 25-Hydroxyvitamin D, dementia, and cerebrovascular pathology in elders receiving home services. Neurology. 2010;74(1):18-26. doi:10.1212/WNL.0b013e3181beecb7
[4] Beydoun MA, Hossain S, Fanelli-Kuczmarski MT, et al. Vitamin D Status and Intake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Cognitive Trajectory i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Urban Adult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8;103(4):1654-1668. doi:10.1210/jc.2017-02462
[5] Shea MK, Barger K, Dawson-Hughes B, et al. Brain vitamin D forms, cognitive decline, and neuropathology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Dec 7]. Alzheimers Dement. 2022;10.1002/alz.12836. doi:10.1002/alz.12836
[6] Bennett DA, Schneider JA, Buchman AS, Barnes LL, Boyle PA, Wilson RS. Overview and findings from the rush Memory and Aging Project. Curr Alzheimer Res. 2012;9(6):646-663. doi:10.2174/156720512801322663
[7] Bennett DA, Schneider JA, Buchman AS, Mendes de Leon C, Bienias JL, Wilson RS. The Rush Memory and Aging Project: study design and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cohort. Neuroepidemiology. 2005;25(4):163-175. doi:10.1159/00008744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