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反面角色”竟然在肠道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该团队表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微生物或炎症驱动的不同嗜酸性粒细胞亚群激活的机制。了解这些机制可以深入了解肠道稳态与疾病的驱动因素,并可能为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疾病的干预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eLife:为何胰腺癌如此具有侵袭性?科学家给出解释!
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胰腺癌发生转移此前未知的机制,其或有望作为一种治疗性靶点来帮助开发新型疗法。
Science:揭示SARS-CoV-2的Delta变体传染性为何如此之强
2021年11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SARS-CoV-2的Delta变体已经席卷了整个地球,在短短几个月内成为主导变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解释了为何Delta变体如此容易传播并如此迅速地感染人们。它还为开发下一代COVID-19疫苗和治疗方法提出了一种更有针对性的策略。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0月26日在线发表
小细胞肺癌究竟为何如此凶残?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类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15%,其增殖速度快并且预后极差,早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15%-30%,而晚期患者则不到1%[1]。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一线化疗中加入免疫治疗带来的效果很有限[2]。究其原因,还是科学家们对SCLC异质性特征及其背后涉及的分子通路了解的不多。想要知道的更多?那自然是像我们看图片
如此狡猾!招恨的癌细胞究竟是如何侵入不同类型的组织器官的?
癌细胞,是我们所熟知最狡猾的细胞之一,不仅会利用伪装隐藏起来,躲避免疫细胞的侦查与追击,还有强大的侵袭能力,破坏正常器官组织的运转,导致转移癌的出现,那么,癌细胞究竟是如何侵入不同类型的组织器官的呢?要知道,细胞形态由其功能所决定,也分布在人体的不同器官中,比如,神经细胞会有长长的分支突起,用于与其他神经元细胞进行交流,而上皮细胞的立
Cell:新研究揭示身体某些部位为何对触摸如此敏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小鼠大脑中敏感皮肤表面的过度表征(overrepresentation)是在青春期早期形成的,可以精确定位到脑干。此外,定居于皮肤较敏感部位并向脑干传递信息的感觉神经元比身体较不敏感部位中的神经元形成更多的连接和更强的连接。
Nat Cancer:癌症真地存在交叉抵抗性,至少对黑色素瘤就是如此
2021年7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经常被作为一种组合拳来治疗某些癌症,但有时这种方法并不奏效。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奥地利、英国、瑞士、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作为免疫治疗期间激活免疫系统的关键细胞,树突细胞在对靶向治疗产生抵抗性的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具有较少的活性和较少的数量,这解释了为什么这些肿瘤对免疫治疗不太敏感。刺
为何深夜的泡面如此诱人?原来是这种神经机制在作祟
半夜11点,宿舍同学泡了一桶泡面,所有人都难以抵挡泡面的香气,纷纷“虎口夺食”。为何在深夜大家如此喜欢闻食物的味道?近日,由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在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的题为“Hunger enhances food-odour attraction through a neuropeptide Y spotligh
美指南不再推荐大多数房颤或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如此抗栓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了房颤或静脉血栓栓塞合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专家共识决策路径,为此类人群的最佳抗血栓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和建议。全文已于12月18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据估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患者中,约有10%伴有房颤。房颤相关卒中往往具有更高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