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北京大学钟超等团队发现促毛囊再生新机制

该研究观察到ILC2主调控因子GATA3在皮肤ILC2s (cILC2s)中的特异性表达低于典型ILC2s,这与它在cILC2s转录控制中的功能差异一致。

2024-05-14

中山大学宋尔卫等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促进亮氨酸产生,促进癌症进展

这些结果表明,高脂饮食相关的肠道菌群释放丰富的亮氨酸,激活骨髓祖细胞中的mTORC1信号通路,促进PMN-MDSC分化,最终通过肠-骨髓-肿瘤轴促进乳腺癌进展。

2024-05-08

首都医科大学孟霞团队证实,脑机接口可改善中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这是一项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空白对照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编号NCT04387474),在中国的17个医学中心进行了盲法结局评估。

2024-04-22

JEV | 东南大学邱海波/巢杰发现败血症相关急性肺损伤的致病新机理

最近,新出现的证据表明,细胞外囊泡(EVs)参与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和介导各种炎症性疾病的发展。

2024-03-21

Circulation | 北京大学李子健等团队合作发现预防心力衰竭的潜在新策略

该研究证明了磷酸化调控的HIP-55动态相分离可以保护β-AR介导的HF。此外,研究发现HIP-55具有很强的相分离能力,受AKT介导的S269和T291磷酸化的调节。

2024-02-13

中南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抑制黑色素瘤关键信号机制

研究者发现,在黑色素瘤患者中,曲美替尼治疗后YAP1的表达水平与曲美替尼的耐药性相关。在黑色素瘤细胞中,曲美替尼处理后,YAP1被转位到细胞核中,这可能导致对MEK抑制的抵抗。

2024-01-24

Nat Cell Biol | 武汉大学姜恺等团队合作发现CAMSAPs和成核促进因子控制微管释放γ-TuRC

该研究表明,在CAMSAP2或CAMSAP3存在的情况下,γ-TuRC的重复活性可以导致稳定的微管负端产生,这些负端不直接附着在它们的成核位点上。

2024-03-05

Cell | 上海交通大学毛亚飞团队合作揭示复杂结构变异在演化医学中的角色

在这项研究中,该课题组利用高质量灵长类基因组数据,绘制了灵长类简单结构变异图谱,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多个人类特有的结构变异,并解析了这些结构变异可能致病的遗传基础。

2024-03-05

南方科技大学洪鑫/罗伟仁团队提出循环肿瘤细胞的“抗Warburg效应”

代谢重编程是癌症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中“Warburg效应”一直以来是癌症代谢领域的研究热点。

2024-02-09

Cell Host Microbe | 中山大学柳雁团队发现缓解高尿酸血症的潜在新策略

该研究揭示了马尿酸的增加是主要的微生物效应,通过拯救ABCG2的运输、丰度和功能,将马尿酸的产生与低UA联系起来,从而促进肠道UA排泄。

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