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揭示HIV利用宿主细胞自身的“紧急”反应进行复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HIV如何逃避身体的最佳防御系统之一。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能为未来阻止HIV在体内传播的治疗方法带来希望。

2022-01-28

《自然》:港大朱轩/陈福/袁国勇团队揭开奥密克戎复制能力和致病力下降之谜

  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由于刺突蛋白上携带多位点突变,奥密克戎株具有高传染性以及高度免疫逃逸特性,从而显着降低疫苗接种的保护力和治疗性中和抗体的效能。但是,此变异株的在细胞内的复制能力及其体内致病力,我们仍然知之甚少。近日,香港大学朱轩/袁国勇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相较于野生型毒株以及此前引起流行的其他关切

2022-01-27

The Plant Cell:研究发现核内复制调控细胞和器官大小的新机制

核内复制 (Endoreduplication) 是指细胞核内发生基因组复制,但不进行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核内基因组倍性增加的现象。核内复制现象在动物与植物中普遍存在,与细胞的大小、器官的生长发育以及新陈代谢能力等密切相关,然而核内复制如何调控细胞和器官生长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云海团队与研究员汪迎春,河南大学教授宋

2022-01-23

近300万肠镜检查数据分析:结直肠癌筛查起始年龄应提前到45岁

  结直肠癌(大肠癌,CRC)是对初始在结肠或直肠部位的组织发展形成的癌症统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是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的第三大常见癌症,患者占比高达9.4%,其中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占全球31%。结直肠癌曾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疾病,即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然而,约10%的新发病例年龄在

2022-01-14

研究揭示DNA复制检验点通路成员协同响应DNA复制胁迫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甘海云课题组在PNAS上,发表了题为《复制胁迫状态下芽殖酵母中Rad53耦联先导链和后随链DNA合成的机制》(A mechanism for Rad53 to couple leading- and lagging-strand DNA synthesi

2021-12-14

PNAS:揭示HIV选择性包装它的RNA基因组进行复制的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HIV RNA序列中的一个小差异如何能让病毒RNA被包装起来进行复制,从而为在未来开发HIV治疗方法提供潜在的新靶标。

2021-12-20

Current Biology:全寄生植物盾片蛇菰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复制机制与转录模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寄生植物通过吸器从寄主植物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习性,该习性在被子植物中独立起源了十二次,产生了4500多种寄生植物。寄生植物通常表现出营养器官退化、叶绿素部分或全部丢失、基因组特化等特征。研究寄生植物的基因组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寄生习性的进化机制。植物细胞内有三大基因组,即核基因组、质体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目前寄生植物的基因组研究主要聚焦于

2021-12-22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糖原累积与相分离驱动肝癌起始的重要机制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诊断筛查技术少及缺乏有效的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绝大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的晚期阶段。目前,肿瘤学研究多基于晚期肿瘤组织的临床分析与肿瘤细胞系的研究,对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演变机制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肿瘤的早期发现与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与临床价值。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

2021-11-25

rna结合蛋白FXR1通过招募eIF4F复合物到翻译起始位点来驱动cMYC翻译

脆性x相关蛋白1 (Fragile X-related protein-1, FXR1)基因在卵巢癌患者中高度扩增,该扩增与FXR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2021-11-26

ALDH1A1活性在肿瘤起始细胞重塑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促进乳腺癌进展

肿瘤起始细胞(TIC)与肿瘤的起始、生长、转移和复发有关。醛脱氢酶1A1 (ALDH1A1)是许多癌症的TIC标记物,包括乳腺癌。

202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