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揭示哺乳动物器官中lncRNA在发育期间的动态变化

2019年6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中鉴定了许多长链非编码(lncRNA),但是对lncRNA的功能进行了有限的系统性描述。特别是,lncRNA对器官发育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探索。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和瑞士洛桑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7种物种(人类、恒河猴、小鼠、大鼠、兔子、负鼠和鸡)的7种主要器官在不同的发育时间点(从

2019-06-29

Cell:揭示Agrp神经元在哺乳动物的早期社会纽带中起作用

2019年5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在新生命产生后的最初几天,是什么驱动了后代和照顾者之间的社会纽带?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领导的研究人员在新生小鼠大脑的与摄食相关的特定神经元中发现了线索。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5月16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Functional Ontogeny of Hypothalamic Agrp Neurons in Neona

2019-05-25

中国科学家研究揭示哺乳动物高温保护机制

 5月14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杨仕隆团队联合浙江大学教授杨帆团队及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郑劼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论文,揭示了TRPV1通道的热失活分子机制及其在哺乳动物进化中的重要生物学意义,表明TRPV1热失活对高等哺乳动物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高温保护机制。TRPV1是哺乳动物重要的温度感知元件,可以被40℃以上的高温激活,但TRPV1高温激活后会迅速发生高温介

2019-05-15

PNAS:新研究揭示哺乳动物视网膜细胞如何处理光信号

2019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 30多年前,当研究人员在青蛙视网膜上进行实验时发现,当被称为光子的光的单个粒子被光敏细胞吸收时,会开始一连串的生化反应,大约500个G蛋白会被激活。现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视觉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在级联反应中激活的G蛋白分子的数量要少得多。相关结果发表在《PNAS》杂志上。科学家说,这一新发现很重要,因为G蛋白属于一个非常大的生化信号通路家族,称为

2019-05-18

研究揭示哺乳动物温度感知元件TRPV1的热失活分子机制

TRPV1是哺乳动物重要的温度感知元件,可以被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激活。然而TRPV1高温激活后会迅速发生高温介导的失活。由于TRPV1热失活和热激活两个变构过程紧密偶联,难以有效对TRPV1热失活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进而无从得知其在哺乳动物生命活动中的功能。为揭示哺乳动物TRPV1热失活的分子机制及生物学意义,需要获得一种仅发生热激活而不发生热失活的TRPV1,并以此作为模板开展分子水平和动物水

2019-05-18

《自然-遗传》揭示哺乳动物卵子表观基因组建立机制和功能研究

2019年4月29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颉伟研究组、上海交通大学李力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伟研究组通过紧密合作,在《自然-遗传》期刊以长文形式报道了题为《SETD2调控母源表观基因组、基因组印记以及早期胚胎发育》(SETD2 regulates the maternal epigenome, genomic imprinting and embryonic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

2019-05-12

Cell:在哺乳动物的一生当中,单个干细胞群体促进海马体中的神经发生

2019年4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科学家们曾经认为,哺乳动物在进入成年期时,拥有它们所拥有的所有神经元,但是上世纪60年代的研究发现,成年大脑的某些部位会产生新的神经元,而上世纪90年代的开创性研究帮助确定了它们的起源和功能。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发现单个神经祖细胞(neural progenitor)谱系参与了海马体中的胚胎、出生后早期和

2019-04-16

Science:新研究揭示哺乳动物大脑的交流机制

2019年3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通过研究来自哥斯达黎加的老鼠吟唱的“歌曲”,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大脑实现快速交流的方式。研究作者称,哥斯达黎加的这类老鼠中的雄性个体通过轮流唱歌挑战竞争对手。这一现象在实验室小鼠身上是看不到的。因此,由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采用一种新的哺乳动物模型来检查声音快速轮转背后的大脑机制。“我们的工作直接表明,这些小鼠和人类都需要一个称为运动皮层的大脑

2019-03-01

Cell:中国科大实现哺乳动物裸眼红外图像视觉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教授研究组与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韩纲教授研究组合作,结合视觉神经生物医学与创新纳米技术,首次实现动物裸眼红外光感知和红外图像视觉能力。该研究成果于2019年2月28日(美东时间)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Cell》上,并被《Cell》杂志选为本期唯一科普视频

2019-03-01

Cell:中国科大薛天课题组利用纳米技术让哺乳动物能够看到红外线

2019年3月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的薛天(Tian Xue)课题组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Gang Han研究团队报道,通过纳米技术增强视力的小鼠能够看见红外光和可见光。在小鼠的眼睛中单次注射纳米颗粒可让它们的红外视觉保持长达10周,副作用最小,即使在白天也可以看到红外光,并具有足够的特异性来区分不同的形状。这些发现可能会导致人类红外

2019-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