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大型哺乳动物衰退可能增加人类疾病的风险

一项研究发现,遭受大型野生物种衰退的生态系统遇到了快速的啮齿动物种群的增加,而这可能会导致动物传染病风险的增加。可以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的动物传染病在大型野生物种衰退的地区的流行率增加,然而,这种流行率趋势背后的原因尚不清楚。

2014-04-29

Ann Neurol:麻醉药异氟烷如何诱导哺乳动物大脑中的老年痴呆样变化?

吸入性麻醉药异氟烷与哺乳动物大脑中老年痴呆样变化的关系可能是由药物对线粒体的影响引起的,其中线粒体是大多数细胞内产生能量的结构。在这项将发表在Annals of Neurology上的研究中,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异氟烷的服用损伤了小鼠在学习和记忆标准测试中的表现,这一结果在服用另一麻醉药地氟烷时没有观察到。他们还找到了两种药物对线粒体功能有明显不同影响的证据。

2012-11-18

中科院等查明哺乳动物进化出灵敏听力的原因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出土于我国辽西的化石,发现了哺乳动物如何进化出灵敏听力,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孟津,其他研究人员包括王元青和李传夔。

2012-11-18

PNAS推选出全球20处水生哺乳动物的重点保护区域

美国和墨西哥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联合发表论文,推选出全球20处水生哺乳动物的重点保护区域。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按照生物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标准,分析全球水生哺乳动物的栖息地分布情况。 他们最终列出两类重点保护区域,并呼吁相应的保护措施能够跟进。

2012-11-18

英科学家首次实现哺乳动物活体器官再生

英国研究人员通过操控单个蛋白,实现了年老实验鼠的胸腺再造,这是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实现哺乳动物活体器官的再生。结果表明,再生器官与年轻老鼠体内的器官拥有同样结构。研究人员在4月9日出版的《发育》杂志上指出,最新研究有望为免疫系统受损和胸腺发育相关的遗传病患者提供新疗法。

2014-04-22

印度的哺乳动物物种在过去20万年里稳定存在

印度南部哺乳动物群在过去10万到20万年的连续性提示这些物种很可能比全球许多其他区域的分类群更能容忍冰川、火山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干扰。

2014-04-22

Science:哺乳动物也用RNA来对抗病毒

哺乳动物是否会如同植物那样用一种叫做RNA干扰的通路来制服病毒一直饱受争议,现在,2项研究显示,某些哺乳动物细胞确实是这样做的。这一发现可为研究哺乳动物宿主中病毒性病原体的控制提供一种崭新的方法。RNA干扰或RNAi是一种细胞用来抑制或沉默特定基因活性的自然过程。在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中,RNAi还充当病毒攻击系统——抑制病毒基因表达从而使病毒感染停止。

2013-10-11

Science :科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细胞的新型抗病毒机制——RNAi

2013年10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在植物和昆虫体内有一种特殊的抗病毒免疫反应:RNAi反应(RNA干扰)。尽管RNAi在哺乳动物中也有发现,但是科学家只发现该过程只参与基因调控而不参与抗病毒反应。近期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Olivier Voinnet找到了RNAi参与到哺乳动物抗病毒免疫反应的证据,相关报道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2013-10-12

Nature:哺乳动物体内的抗病毒RNAi

RNAi在哺乳动物中扮演了抗病毒的角色。

201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