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揭示哺乳动物选择后代性别的分子机制
2013年7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哺乳动物可以选择其后代的性别从而使得后代克服困难,进而获得更多的后代。 通过对圣地亚哥动物园长达90年的动物繁殖记录进行分析后,研究者首次揭示,哺乳动物可以通过一些未知的生理机制来控制后代的性别比例,这或许是动物适应性进化的一种方式。
PLoS ONE:蒋志刚等发现哺乳动物纬度分布幅支持Rapoport法则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动物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Do Rapoport's Rule, Mid-Domain Effect 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Predict Latitudinal Range Size Patterns of Terrestrial Mammals in China?。
所有哺乳动物遵循21秒排尿定律?
最新研究显示,所有哺乳动物都遵循21秒“排尿定律”,无论它们的物种、体型、膀胱、性别的差异,完成一次排尿都需要21秒时间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最新研究显示,所有哺乳动物,无论它们的膀胱大小,排尿时间都大约需要21秒。并且他们通过视频进行了证实。
Nature:比较研究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基因组
这项比较基因组研究(将完整的人类基因组与包括黑猩猩、小鼠和狗在内的29种胎生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进行对比)识别出4.2%的人类基因组是受演化选择限制的,并且为这些受限制的基因中大约60% 的基因赋予了一个潜在的功能。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演化特征,为了解编码和非编码功能基因组元素、RNA结构家族的候选对象以及基因组组织和演化的各个方面提供了线索。
Science:哺乳动物一夫一妻制配偶制度的进化
在一个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全面且最确定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解释了驱使雄性哺乳动物采取社会单配偶性作为繁殖策略的过程。由于雄性哺乳动物在一个繁殖季节中比它们的雌性对等动物(雌性动物必须要承受长时间的孕育期)具有高得多的产生后代的可能性,因此看起来在每个周期中雄性与一个雌性动物进行交配是具有限制性的。
Nucleic Acids Res:叶克穷等揭示哺乳动物修复因子MDC1自身二聚化调节新机制
近日,国际杂志Nucleic Acids Research刊登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叶克穷实验室和首都师范大学许兴智实验室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mechanism of the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dimerization of the MDC1 forkhead-associated domain,”文章中...
PNAS推选出全球20处水生哺乳动物的重点保护区域
美国和墨西哥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联合发表论文,推选出全球20处水生哺乳动物的重点保护区域。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按照生物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标准,分析全球水生哺乳动物的栖息地分布情况。 他们最终列出两类重点保护区域,并呼吁相应的保护措施能够跟进。
中科院等查明哺乳动物进化出灵敏听力的原因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出土于我国辽西的化石,发现了哺乳动物如何进化出灵敏听力,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孟津,其他研究人员包括王元青和李传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