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urrent Biology:全寄生植物盾片蛇菰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复制机制与转录模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寄生植物通过吸器从寄主植物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习性,该习性在被子植物中独立起源了十二次,产生了4500多种寄生植物。寄生植物通常表现出营养器官退化、叶绿素部分或全部丢失、基因组特化等特征。研究寄生植物的基因组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寄生习性的进化机制。植物细胞内有三大基因组,即核基因组、质体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目前寄生植物的基因组研究主要聚焦于

2021-12-22

Cell子刊: 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表观基因组异质性的内在基因组特性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hiPSCs)因其表观异质性而表现出不同的分化潜能,除了印迹和X染色体等研究充分的成分/染色体外,其分化程度/属性尚不清楚。

2021-11-23

Horticulture Research:酸浆属果实进化发育基因组变异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茄科酸浆属(Physalis)宿存花萼在受精后随浆果发育迅速膨大,形成“中国灯笼”或膨大花萼综合征(ICS)这一创新形态,包裹浆果。然而,酸浆属果实形态、生化特性及其起源背后的遗传基础有待探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贺超英研究组等合作完成了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 syn. P. floridana)基因组的组

2021-12-04

Molecular Ecology:漾濞槭保护基因组研究与保护策略制定方面取得进展

  漾濞槭(Acer yangbiense)是2003年发表的云南省特有物种。由于生境退化、种群和数量稀少,在《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规划纲要(2010-2020)和紧急行动计划(2010-2015)》中,漾濞槭被列为急需采取紧急拯救保护行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从2009年起,系统开展了漾濞槭

2021-11-30

研究揭示麂属动物染色体融合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组三维构象的演化

 麂属动物是鲸偶蹄目、反刍亚目、鹿科、麂亚科下的一类哺乳动物,属内各物种间差异巨大的染色体数目而受到生物学家关注,是研究哺乳动物成种机制和染色体演化的优异模型。小麂、黑麂是我国特有的物种,黑麂和贡山麂是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麂和贡山麂都有8条(雌性)和9条(雄性)染色体,它们的核型却不相同,而小麂有46条染色体。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多种

2021-12-01

BMJ:所有婴儿都应该在出生时进行基因组测序吗?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BMJ上题为“Should all babies have their genome sequenced at birth?”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围绕这一话题开展了辩论。

2021-11-24

Cell:新研究构建出人类基因组中的单细胞染色质图谱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为人类基因组构建出单细胞染色质图谱。染色质是真核细胞中发现的由DNA和蛋白组成的复合物;在某些细胞核内,关键基因调控元件所在的染色质区域以开放的结构出现。在不同人类组织类型的细胞中精确地确定这些可访问的染色质区域将是理解基因调控元件(非编码DNA)在人类健康或疾病中的作用的重要一步。

2021-11-22

中国热科院牵头发布椰子高质量基因组

 近日,中国热科院椰子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联合海南大学、广西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 Genome Biology(影响因子:13.58;中科院一区)上发表题为“High-quality reference genome sequences of two coconut cultivars provide insights i

2021-11-12

Science Advances:揭示基因组“无用”序列稳定染色质三维结构及细胞稳态机制

  人类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序列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非编码RNA、启动子、增强子和转座子等。作为在基因组中占比约98%的非编码区域,仍有大量是功能未知的,这些曾被认为是基因组中“垃圾”的区域,已被逐渐证实存在重要功能。基因组的三维结构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调控或其他细胞生命活动,然而,除了研究较多的增强子-启动子成环所形成的三

2021-11-19

水生植物泽泻科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获进展

  泽泻科(Alismataceae)为古老的单子叶水生植物类群,包含17个属约100个物种。该科植物在世界广泛分布,因其复杂的进化历史、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等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植物进化生物学家及生态学家的关注。然而,由于该科植物形态复杂多变以及先前研究所采用的分子标记和样本采集的局限性,该科属间及属内系统发育关系及其进化历史等未能得到

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