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土壤细菌和人类病原体能够交换药耐药性基因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称,土壤细菌和人类病原体会快速地交换药耐药性基因,提示环境中的细菌可促进抗生素耐药性危机。这些发现可改变目前的有关抗生素耐药性及对付它的方法的想法。土壤是地球上最大、最多元的微生物生境之一;它被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是抗生素耐药基因的一个巨大的来源。

2012-11-18

ISME J:贺纪正等发现氨氧化古菌在酸性土壤硝化作用中起主导作用

酸性土壤(pH<5.5)在我国分布面积广泛,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一直以来,氨氧化细菌(AOB)被认为是土壤硝化作用的主要驱动者,但在多数酸性土壤中检测不到AOB,或发现AOB的存在与硝化作用无关,酸性土壤硝化作用的机理一直不够清楚。

2012-11-18

Science:受到惊吓的蚱蜢会减缓土壤养分循环的速度

在捕食性蜘蛛在场的情况下,惊恐的蚱蜢经历了关键性的代谢及化学变化。如今,研究人员证明,当处于应激状态的蚱蜢死亡并开始分解时,它们的身体变化会减缓死亡的植物性物质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的速度,并影响养分的循环速度。他们的发现与普遍认为的植物来源的物质比动物及它们的天敌对调节土壤养分循环的过程要更为重要的观点是相抵触的。

2012-11-18

SBB:沈阳生态所土壤动物区系评价土壤质量方法获进展

近日,国际土壤学刊物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刊登了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A soil fauna index for assessing soil quality,”,文章中,作者利用土壤动物区系评价土壤质量方法获得了新进展。 土壤动物区系与土壤质量具有密切的关系。

2012-11-18

SBB:李琪等土壤微食物网对臭氧浓度升高响应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土壤学著名杂志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oil microbial food web responses to free-air ozone enrichment can depend on the ozone-tolerance of wheat cultivars,”,文章中...

2012-11-18

GLOBAL CHANGE BIOL:森林土壤主要温室气体通量调控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出调控森林土壤主要温室气体(CO2,CH4, N2O)通量的因素很多,如外部环境因子(温度、降水、氮沉降等),土壤特性(物理、化学、生物等)等,但如何量化这些因素的调控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这些气体通量模型发展的瓶颈。

2013-10-18

SBB:生物土壤结皮生态学研究获进展

维管植物和生物土壤结皮的镶嵌式分布是中亚荒漠区地表覆盖的主要形式。在这一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占据了地表40%以上的面积,由于生物土壤结皮的潜在光合能力与维管植物相当,据此推测,结皮发育土壤在干旱区碳循环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关的研究多集中于室内条件下生物土壤结皮的光合生理测定方面。

2013-10-29

Soil Biol Biochem: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土壤碳氮耦合机制

森林恢复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对于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3-12-04

我国正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近来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记者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中国正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绘制土壤重金属的“人类污染图”。 据了解,中国正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图幅为基准网格单元,每一个网格都布设采样点位,每个点位都采集一个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表层土壤样品。

2015-02-16

“鱼米乡”频现镉米 掠夺式开发加剧土壤污染

大湖之南、鱼肥粮丰,湘水之滨、稻浪飘香……提及湖南,人们脑中首先浮现出的是“鱼米之乡”美景。然而,近段时间以来,湖南大米不时被检出镉超标,“鱼米之乡”光环被罩上一层阴影。 事实上,不仅是湖南,国内多个省份出产的稻米被查出镉超标,土壤污染已成我国众多地方的“公害”。“镉米危机”的出现,再次敲响土壤污染警钟。 “鱼米乡”面临难以承受之重 刘湘骥是攸县大同桥镇大板米厂老板。

201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