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张井勇等发现中国高温热浪与土壤湿度有关

高温热浪是中国最主要的极端气候事件之一,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有重要的影响。例如,2003年夏,中国南方经历了创历史记录的热浪。2006年和2007年夏,中国许多地区再次遭遇高温热浪的侵袭。2010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和范围都属历史罕见。这些极端高温事件对人民的生存和生活,能量和水资源的供需社会、工农业生产等都造成了重大损害。

2015-02-16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菜地镉污染与菌根修复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菜地镉污染与菌根修复研究获进展

2015-02-16

洛克菲勒大学在土壤中寻找新型抗生素!

进入新世纪以来,超级菌已经成为继肿瘤、艾滋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之后的又一大威胁。

2015-01-26

Science:受到惊吓的蚱蜢会减缓土壤养分循环的速度

在捕食性蜘蛛在场的情况下,惊恐的蚱蜢经历了关键性的代谢及化学变化。如今,研究人员证明,当处于应激状态的蚱蜢死亡并开始分解时,它们的身体变化会减缓死亡的植物性物质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的速度,并影响养分的循环速度。他们的发现与普遍认为的植物来源的物质比动物及它们的天敌对调节土壤养分循环的过程要更为重要的观点是相抵触的。

2012-11-18

PLOS ONE:研究发现有助于植物适应酸性土壤基因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使绣球花(又名八仙花)开出蓝色花朵的基因,能够保证植物在酸性土壤中顺利生长。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让农作物适应酸性土壤的新方法。 绣球花会根据土壤酸碱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酸性土中生长的呈蓝色,中性和碱性土则呈红色。

2012-09-03

Science:土壤细菌和人类病原体能够交换药耐药性基因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称,土壤细菌和人类病原体会快速地交换药耐药性基因,提示环境中的细菌可促进抗生素耐药性危机。这些发现可改变目前的有关抗生素耐药性及对付它的方法的想法。土壤是地球上最大、最多元的微生物生境之一;它被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是抗生素耐药基因的一个巨大的来源。

2012-11-18

“改性和增氧土壤原位修复湖泊水质技术开发”项目研发获得阶段性成果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社会发展类项目“改性和增氧土壤原位修复湖泊水质技术开发”于2012年由山西省科技厅立项,由大同市供排水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同开展。项目主要针对全球性的水库、湖泊的水质富营养化的突出问题,采用改性当地土壤,在短期内(约12小时)迅速将水体中的氮磷等指标降低,并将污染物质沉降到湖底。

2013-05-10

PLoS One:陈防等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因素研究获进展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0.5%,其CO2排放量占到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1%-25%,因此,研究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对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3-03-14

中国沙漠:土地覆被变化与管理对土壤动物群落演变的耦合效应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系统管理被认为是人类活动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生态过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两个因素。目前,针对中国西北干旱区荒漠绿洲生态系统,关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地管理措施对土壤动物群落演变过程及其多样性形成的耦合影响与调控机制的综合性研究甚少。

2012-12-25

Nature:关于土壤中抗生素抗性问题的答案并不在土壤

抗生素抗性基因会轻易在医院环境中不相关的细菌之间转移,这促使人们猜测:土壤中抗性基因显著的多样性有助于抗生素抗性从环境生物向致病生物不断增加的流动。这项研究驳斥了这一观点。

201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