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皓教授当选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
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俞皓教授当选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NO.1 学习经历俞皓教授,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系主任,国立大学教务长首席教授,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研究院董事会董事及淡马锡资深研究员。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分别在1994年和199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于2002-2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揭示肝上皮细胞调节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新机制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有毒的化学物质。肝炎、酒精和原发性肝病是肝脏损伤的常见原因,并会进一步导致瘢痕,即肝纤维化。长期的肝纤维化会导致肝组织变厚,进而导致肝内血压升高等其他问题。这种被称为门静脉高压症的肝脏中的高血压,通常是不被发现的,但它可能会致命的后果。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南卡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当选2020年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于近日当选为2020年德国国家科学院(The Deutsche Akademie der Naturforscher Leopoldina; The Germa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源于1652年成立的利奥波第那科学院(Leopoldina),是世界上最古
默克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在上海开业
2020年7月10日,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默克今日在上海盛大揭幕其设立于上海的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这是默克全球九家中心中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个。
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新晋院士名单
当地时间4月2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新晋院士名单。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曹晓风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外,还有6位华人科学家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分别为Howard Chang、程亦凡(Yifan Cheng)、黄永刚(Yonggang Huang)、华泰立(Terence Hwa)、 曹颖(Doris Y. Tsao)
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团队科研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为获奖代表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由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团队领衔完成的“大熊猫适应性演化与濒危机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魏辅文院士作为获奖代表上台领奖。国家科学技术奖是由国务院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而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数学
Fluidigm科学家荣膺2019年HUPO科学技术奖
2019年9月18日,国际蛋白质组学会(HUPO)宣布,CyTOF®技术的发明者Dr. Scott Tanner, Dr. Vladimir Baranov, Dr. Olga Ornatsky 和 Dr. Dmitry Bandura以及Fluidigm公司荣膺2019年国际蛋白质组学会(HUPO)科学技术奖,表彰其对CyTOF®技术、产品及工作流程的开发和商业化以增进对人类
基金委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合作项目指南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传染病的生态学与演进”合作项目指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根据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双边合作协议,以及与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UKRI)和以色列美以两国科学基金会(BSF)达成的共识,2019年各方拟联合征集合作研究项目和合作交流项目,鼓励中美、中美英、中美以科学家在“传染病的生态学与演进(EEID)”领域开展
第八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京举行
2019年8月17日,由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主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NANO 2019)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大会经过14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纳米科学技术领域的品牌会议,成为全球从事纳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与技术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纳米企业放眼全球、展示竞争实力、开发新兴市场的竞合平台。本次会议将继续秉承其加强
Nature期刊发文指出在科学技术领域,规模更大的研究团队并不总是表现更好
2019年2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一篇于2019年2月13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的标题为“Large teams develop and small teams disru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论文总结道,要想取得打破科学现状的突破,研究人员可能最好在小型团队中从事科学研究。通过研究数千万篇研究论文和专利的引用情况,他们指出大型团队往往从事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