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毒性不可忽略,是否要打第四针?张文宏解读
15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央视新闻《相对论》专访。他在采访中谈到中国的战疫经验时说有信心:“如果我们够快,防疫跑到病毒前面,就能赢得每一场动态清零的胜利。”张文宏表示,原则上讲,经过未来一年,无论是群体免疫水平,还是通过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再到新冠治疗药物的上市,都意味着“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寒冬’”。视频连线中,
Nature:科学家评估哺乳动物的癌症风险
癌症是后生动物普遍存在的疾病,对体积大、寿命长的生物体可能影响更大,因为它们具有更多的细胞分裂数量,这会增加体细胞突变的可能性。但“佩托悖论”(Peto‘s Paradox)表明,在不同物种之间明显缺乏这样的联系。然而,由于难以评估非模式生物的癌症风险,因此“佩托悖论”没有明确的经验证据支持。近日,来自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研究团队对哺乳
STTT : 四川大学李炯等团队发现结直肠癌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白细胞介素37b(以下称为IL-37)被确定为天然和获得性免疫的基本抑制剂。IL-37 在结直肠癌 (CRC) 中的分子机制和功能一直难以捉摸。2022年1月20日,四川大学李炯及藤秀共同通讯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18)在线发表题为“Interleukin-37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构建动物乳脂肪酸高通量检测方法与指纹图谱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在动物乳中脂肪酸检测方法与指纹图谱的构建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建立了比现有国标方法多检测32种脂肪酸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并绘制了荷斯坦奶牛、娟珊奶牛、水牛等8种动物乳的脂肪酸指纹图谱,为系统解析动物乳成分奠定了方法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奶业科学杂志(Journal of Dairy S
柳叶刀:癌症已成为年轻人第四大死因
近年来,由于饮食、环境、人口的老龄化等因素,全球癌症发病率不断增长,癌症作为主要死因的情况日益突出。相对于老年人,年轻癌症患者往往被忽略,然而,近年来研究数据表明,癌症正呈现年轻化趋势,年轻人的癌症发病率近些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全球多中心研究人员联合在《柳叶刀》子刊Lancet Oncology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he global burden of
科学家跨近200物种探索癌症发病奥秘,发现癌症死亡率与饮食有关,肉食性动物风险最高
这世界上,并不只有人类这一种动物会得癌症。但是不同的物种之间,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率差别其实是很大的,比如说裸鼹鼠这种神奇的动物,就几乎不会得癌症(然后还超级抗衰老)。为什么有些动物特别抗癌?我们能不能搞清楚它们的抗癌秘诀,然后学上一学?近期,蒙彼利埃大学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他们研究了191种动物的疾病数据,发现动物因癌症死亡的风险与物种的体型和寿命
Science Advances:揭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表观遗传的进化调控规律
在生命起始的时候,高度特化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全能性的受精卵。在这一过程中,表观遗传信息发生了广泛而剧烈的重编程。同时,一些表观遗传信息如基因印记会被选择性的保留下来。由于哺乳动物配子和早期胚胎材料的稀缺,关于表观遗传信息在配子向胚胎转变(parental-to-embryonic transition)过程中是如何遗传和重编程的研究长期进展缓慢
首次揭示Jpx RNA在哺乳动物的染色体环行为和基因表达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指出雌性胚胎健康发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原来也在调节哺乳动物两性的染色体环行为和基因表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为药物开发提供新的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