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潘秋卫团队构建皮肤类器官,探索猴痘病毒的感染和药物治疗

该研究建立了人类皮肤类器官作为研究猴痘病毒感染、绘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和测试治疗药物的稳健实验模型。

2023-10-30

《自然》:异种器官移植最新重大进展!迄今跨物种移植器官存活最久案例诞生,基因编辑猪肾移植猴存活超两年

另一方面,由于排斥机制的差异,目前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方案也需要优化。研究者提出,靶向CD40-CD40L途径的药物已经成为异种移植研究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是这些药物还未能获得FDA批准。

2023-10-15

科学家们揭示了p53作为DNA损伤修复中信号转导中介的理解

在应激环境下,细胞的生存依赖于正确激活DNA损伤信号反应的能力。放射治疗(RT)是治疗多种肿瘤的主要遗传毒性细胞杀伤疗法之一,电离辐射(IR)引起的DNA损伤通常触发多种细胞程序性反应的激活

2023-10-26

Nat Microbiol:实验室培育的人类皮肤类器官有助揭示猴痘病毒感染之谜

皮肤类器官(skin organoids)为正在进行的抗击猴痘病毒(mpox virus)的药物研发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一种在实验室中研究猴痘病毒感染的新模型系统为了解这种病毒攻击皮肤细胞的机制提供

2023-10-24

Nature子刊:利用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成功构建出模拟阿尔波特综合征的肾脏类器官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和神户大学的研究人员构建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衍生的肾脏类器官来模拟由COL4A5基因突变引起的

2023-10-26

Nature子刊:揭示一种常见的口腔病原菌阻止心脏病发作后的心肌细胞修复机制

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线可以让你的笑容一如既往地灿烂,但你知道这也有助于保护你的心脏吗?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常见的口腔病原菌可以阻止冠心病引起的心脏病发作后心

2023-10-26

科学家找到了修复脊髓损伤的关键神经元,并开发出基因疗法

这两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Grégoire Courtine 及其团队此前通过植入脊髓电刺激电极,成功帮助多名完全瘫痪的脊髓损伤人类患者恢复了独立运动能力。

2023-10-18

中国团队实现器官异种再生重要突破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戴祯、Miguel A. Esteban及潘光锦共同通讯在Cell Stem Cell 在线发表题为“Generation of a humani

2023-10-07

浙江大学第6期肿瘤类器官技术专题研习班通知

浙江大学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多位科研一线领军教师倾情推出浙江大学第6期“肿瘤类器官技术专题研习班”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