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学家评估哺乳动物的癌症风险
癌症是后生动物普遍存在的疾病,对体积大、寿命长的生物体可能影响更大,因为它们具有更多的细胞分裂数量,这会增加体细胞突变的可能性。但“佩托悖论”(Peto‘s Paradox)表明,在不同物种之间明显缺乏这样的联系。然而,由于难以评估非模式生物的癌症风险,因此“佩托悖论”没有明确的经验证据支持。近日,来自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研究团队对哺乳
Science Advances:揭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表观遗传的进化调控规律
在生命起始的时候,高度特化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全能性的受精卵。在这一过程中,表观遗传信息发生了广泛而剧烈的重编程。同时,一些表观遗传信息如基因印记会被选择性的保留下来。由于哺乳动物配子和早期胚胎材料的稀缺,关于表观遗传信息在配子向胚胎转变(parental-to-embryonic transition)过程中是如何遗传和重编程的研究长期进展缓慢
首次揭示Jpx RNA在哺乳动物的染色体环行为和基因表达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指出雌性胚胎健康发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原来也在调节哺乳动物两性的染色体环行为和基因表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为药物开发提供新的靶标。
Cell:揭示哺乳动物自噬体形成机制,新冠病毒可以破坏这种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自噬、炎症与代谢卓越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Vojo Deretic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绘制出了自噬在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关键细节。在一项令人惊人的发现中,这些作者提供的证据显示,SARS-CoV-2感染可以破坏这一过程。
科学家绘制出哺乳动物大脑运动皮层细胞图谱
美国BRAIN计划于2017年设立了“大脑细胞普查网络”项目(BICCN),旨在对人类、猴和小鼠大脑中的不同细胞进行识别和分类。目前该项目第一部分已经完成,在分子水平上对哺乳动物初级运动皮层细胞类型进行了全面的定位和图谱绘制。近期,该研究成果在《Nature》期刊上同时发表了16篇文章,并以合集的形式呈现。该系列论文介绍了项目方法、工
我国学者新发现揭示哺乳动物“吓一跳”的科学机制
对于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来说,突发的声音或触觉刺激能瞬间诱发惊跳反射,俗称“吓一跳”。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伟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耳蜗核—脑桥尾侧网状核—脊髓运动神经元这条神经环路,对哺乳动物的“吓一跳”反应起到重要作用。此发现深化了对本能防御行为神经机制的认识,为研究人类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慌症等疾病提供新方向。惊跳反射存在于哺乳动物的整个生
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神经元相比,人类神经元中的离子通道的数量比预期的要少得多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吃惊地发现,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神经元相比,人类神经元的离子通道的数量比预期的要少得多。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1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PNAS: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元类型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复杂的神经元回路相互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所谓的中间神经元在这个沟通链中起中介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中间神经元类型。
Cell:新研究揭示垃圾DNA在哺乳动物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1年10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我们近一半的DNA已经被视为垃圾,是进化的弃物:边缘化或破损的基因,整入在我们基因组中被肢解或沉默的病毒,它们都与人类机体或人类进化无关。但是过去十年的研究已表明,这些DNA “暗物质”(即垃圾DNA)中的一些确实有其功能,主要是调节编码蛋白的宿主基因---仅占我们总基因组的2%---的表达。然而,生物学家们
Science:探究哺乳动物体外配子发生
2021年10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在雌性中分化为卵母细胞,在雄性中分化为精子。卵母细胞和精子融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新的个体,从而将其遗传和表观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在发育过程中,生殖细胞经过表观遗传重编程和表观遗传编程,在受精时获得全能性,以高保真度维持基因组信息,并且通过减数分裂重组产生基因组多样性。为了探索生殖细胞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