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皮层的连接方式与感觉

大规模活体记录工作已经揭示了关于皮层细胞群怎样编码感觉信息的很多奥秘,而在遗传学及circuit-mapping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也使得对神经回路的识别、定性和控制成为可能。 正如Kenneth Harris 和 Thomas Mrsic-Flogel在这篇Review文章中所反映的那样,这些方面的研究现在正在融合。

2013-11-07

Neuron:研究揭示中间前体细胞能调节大脑皮层生长

香港科技大学9月16日表示,该校理学院院长、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叶玉如领导的研究团队,此前全球首次成功确定一种干细胞“中间前体细胞”可精准调控大脑皮层的生长,解开特定蛋白与“自闭症”等相关疾病成因的谜团。 当天,叶玉如在新闻发布会上分享这次研究成果。

2013-10-15

PNAS:味觉基因缺失导致不育

来自美国Monell化学感官中心的科学家们报告了一个惊人的研究发现,两个参与了口腔味觉感受的蛋白质,也在精子发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项研究发表在7月1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论文的主要作者、Monell化学感官中心分子生物学家Bedrich Mosinger博士说:“这篇论文揭示了味觉系统与雄性生殖之间存在的一种联系。

2013-07-08

:首次将人皮肤细胞转变为大脑皮层细胞

神经干细胞。图片来自剑桥大学Rick Livesey实验室的 Yichen Shi。 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首次从人皮肤样品中构建出大脑皮层细胞(cerebral cortex cell)---这些细胞组成大脑灰质。2012年2月5日,这项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期刊上。 大脑皮层疾病包括从诸如癫痫和自闭症之类的发育疾病到诸如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疾病之类的神经退化疾病。

2012-11-18

Chem Percept &Chem Senses:基因调控味觉受体感知甜味剂

2013年8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根据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家证实:遗传学可能在管理人们味觉受体如何发送信号,从而导致广泛的口味喜好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不同的、遗传影响的味觉反应可能意味着食品和饮料公司将需要开发一系列的人工甜味剂,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口味。 助理教授John Hayes称:遗传差异导致人们应对食品口味有差异。

2013-08-24

大脑皮层褶皱中发现潜在精神病生物标记物

2013年8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医生们一直希望能够预测病人能否对治疗精神疾病药物作出反应,如今英国一项大脑皮层褶皱的研究可能将实现这一愿望。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精神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扫描126名志愿者大脑后研究发现受试者大脑皮层褶皱数量与其对药物的反应有直接关系。在研究中,显示对治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佳的受试者大脑皮层褶皱相对较少。

2013-08-21

发现抗抑郁药物可诱导成年个体大脑皮层产生新的神经元

2013年1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europsychopharmac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的研究者报道了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可以诱发成年人大脑正常皮质产生新的神经元。

2013-01-05

Cell Stem Cell:利用人多能性干细胞产生能够自我更新的内皮层祖细胞

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小鼠胰岛图片。β细胞能够通过绿色胰岛素染色而被识别。胰高血糖素用红色标记,而细胞核用蓝色标记。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Copyright ©版权Bioon.com所有,若未得到生物谷授权,请勿转载。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