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味觉偏好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吗?

与年幼老鼠相比,年长的老鼠不太可能被苦味所吸引。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日消息,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最新研究表明,味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至少在老鼠身上是如此。与年老老鼠相比,年幼老鼠更喜欢甜味和鲜味的食物,并对苦的食物表现出更强烈的厌恶感,这项研究在7月30日召开的摄食行为研究学会年度会议上展示。

2015-03-26

PNAS:科学家成功将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成为大脑皮层组织

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成功诱导人类胚胎干细胞(ES),将其转化成为大脑皮层组织。

2014-02-10

Aging Cell:女性大脑中前额皮层区域可加速衰老

女性的平均寿命通常比男性长,有意思的是,研究表明,女性呈现出更快的和年龄相关的认知衰退和较高的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国际知名杂志Aging Cell于8月2日在线发表了计算生物学所研究人员对这种矛盾趋势的分子生物机制研究。 计算生物学所袁媛和Mehmet博士对成年男性和女性大脑中的四个区域随年龄变化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

2012-11-18

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偏头痛患者大脑皮层多有畸变

据国外媒体报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偏头痛患者的数量超过3亿人。先前对偏头痛患者的研究表明,大脑皮层萎缩与疼痛信号的加工有关,可能与这些区域具有的慢性刺激特性有关。 先前的多数研究都是建立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上,它可对大脑皮层的体积进行估计。而在最新的研究中,意大利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表层的MRI(核磁共振)来测量大脑皮层的厚度。

2013-04-08

Sci:后顶叶皮层调控快速眼动的产生

1月9日,上海生科院神经所张鸣沙课题组,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后顶叶皮层神经活动调控快速眼动的产生》的研究成果,通过在清醒行为猴上进行胞外单电极记录,该研究组对后顶叶皮层在快速眼动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通过快速眼动,灵长类动物可以将眼球快速转向需要注意的物体,因此对其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灵长类动物每秒钟约做3次快速眼动。

2013-01-18

Sci Transl Med:揭示早产儿生长缓慢和大脑皮层发育迟缓直接相关

2013年1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多伦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生长缓慢的早产儿也会伴随着大脑皮层发育迟缓。大脑皮层是大脑中一块2至4毫米厚的大脑细胞层,其包裹了大脑的顶部部分,而且参与了机体的认知能力、行为过程以及运动过程。

2013-01-18

Nature:味觉感知中缺失的一环

来自九所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跨学科合作,明确了我们感知甜味、苦味和鲜味的路径。他们发现,味觉感受细胞中的蛋白CALHM1(calcium homeostasis modulator 1),是感知甜味、苦味和鲜味时必不可少的新型离子通道。ATP经由这一通道离开味觉细胞,并将味觉信息传递到脑部。文章发表在本期的Nature杂志上。

2013-06-19

TEM:靶向肠道中的味觉受体帮助抵御肥胖

尽管抗肥胖药物已经有超过25年的研究历史,但是很少有药物能表现出长期的功效.现在发表于Trends in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的一篇新的研究报告指出,靶向肠道中的味道传感器可能是抗击肥胖的一个有前途的新策略. 肠道能品味我们吃到的味道——酸、甜、苦、辣,这基本上与舌头是差不多的,都是通过使用类似的信号机制感受味觉.结果是,当食物到达肠道后,肠道通过激素的释

2012-12-26

PNAS:发现奇果味觉欺骗的分子机制

一项研究揭示出了奇果的“颠倒味道”的可能机制。当在舌头上放几分钟之后,来自西非的绰号是“奇果”的红色莓果的无味道的奇果蛋白能够让柠檬等酸味食物变成枫糖浆那样甜。这种效应会在1小时之内逐渐消失,这在一些科研人员以及有趣的是一些酒吧调酒员中广为人知,调酒员在所谓的“味觉颠倒聚会”上提供这种水果。

2012-11-18

PNAS:味觉受体功能的丧失或存在于食肉动物中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Major taste loss in carnivorous mammals,”,研究报告中作者表示,味觉受体功能的丧失可能普遍存在于食肉动物中间。 Peihua Jiang及其同事在8种只吃肉或只吃鱼的食肉动物身上发现了功能失调的甜味受体基因。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