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然·癌症》:放疗会诱发中性粒细胞组织修复相关反应,促进癌症转移

目前,放疗是肿瘤患者最常规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约60%癌症患者会接受放疗。随着放疗技术设备及影像技术的更迭,放疗的有效性及可靠性越来越高。尽管如此,放疗过程中对于健康组织的误伤仍然不可避免。组织损伤首先带来炎症反应,但后期就需要启动组织修复。组织修复(再生)需要抑制炎症免疫反应,这跟肿瘤免疫抑制的微环境相似。然而,放射损伤-修复微环境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仍

2022-03-20

Nature Cell Biology:揭示HSF1的可诱导和可逆相分离介导热休克转录应答的作用机制

哺乳动物细胞的转录调控是迄今发现的最复杂的调控系统之一,对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和细胞分化等过程起主要控制作用。细胞在热休克应答中快速改变基因表达以应对热损伤,然而,基于经典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模型并不能充分解释由急性应激触发的显着转录激活,HSF1快速并可逆地调节热休克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仍未知。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

2022-03-24

熬夜破坏癌症相关基因节律,促进DNA损伤并降低修复效率,增加癌症风险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夜班工作者中癌症更为普遍,这也促使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19年将夜班工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但夜班工作究竟为何会增加癌症风险,现在仍不清楚。此外,当代年轻人熬夜现象越来越严重,因为加班、玩游戏、刷短视频等等,主动或被动熬夜已成为许多人的新常态。熬夜是否如夜班工作一样增加癌症风险?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2022-03-15

Nature:肥胖或会改变肝脏细胞的分子架构 修复这种结构或能逆转人类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来自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细胞或会利用其分子架构来调节其代谢功能,并修复疾病细胞的架构成为更健康的状况,从而帮助修复细胞的自身代谢。

2022-03-20

 内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促进缺血后血管修复

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严重肢体缺血是PAD最严重的形式,可导致溃疡、坏疽和截肢。尽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心血管风险,防止进展为严重肢体缺血,但PAD患者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治疗。

2022-03-20

Genes & Devel:揭示昼夜节律钟和肌肉修复之间的新型关联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机制,其或能将昼夜节律控制的细胞代谢和再生与受损后的肌肉修复联系起来。

2022-03-06

METTL14介导的CircORC5 M6A修饰抑制胃癌进展

虽然胃癌(G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下降趋势,但在我国胃癌仍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近几十年来,胃癌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包括内镜切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但是由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晚期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因此,了解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22-03-03

Cell Reports:科学家发现大脑中存在由外泌体介导的新型细胞通讯方式

  神经元会通过突触传递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从一个神经元移动到相邻的神经元,从而在整个大脑中发送、接收和传递信号。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杜克大学医学院等研究团队发现健康大脑中存在一种新型细胞通讯方式,即通过外泌体在神经元之间转运大量蛋白质。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Cell Reports》上,题为:Proteomic screen re

2022-03-03

Science:科学家发现工程化Wnt配体能够修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能够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有害的血源性因素影响。血脑屏障功能障碍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标志,目前仍缺乏恢复血脑屏障功能的治疗方法。一个值得考虑的策略是重新利用发育性血脑屏障调节器,如无翅型小鼠乳癌病毒(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7a(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 member 7a,Wnt7a),

2022-03-05

血管中的凝胶样筛状结构或有望作为修复损伤心脏的新型靶点!

来自布里斯托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修复心脏微小血管中凝胶样层损伤的药物或有望帮助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心力衰竭。

202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