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科学家首次发现,T细胞入瘤时间受昼夜节律调控,上午“上门”抗癌的积极性更高
本次研究则通过分析肿瘤浸润CD8+T细胞的昼夜节律特性,再次提供证据表明,与生物钟的同步深刻影响着免疫疗法的成败。
研究表明:主食吃米饭者有更低的全身肥胖率和中心肥胖风险!用米饭替代小麦制品可显著降低肥胖风险
本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在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偏好食用面条、馒头等小麦制品的人群,“米饭党”不仅表现出更低的全身性肥胖率,而且在中心性肥胖的风险上也具有明显优势。
最新研究:香菇多糖双管齐下,或成对抗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天然“守护者”
本研究揭示了香菇多糖(Lentinan)在抑制Aβ和α-syn纤维形成及改善AD和PD模型生物体中的认知和行为障碍等方面的双重功能,为天然多糖类物质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受航天飞机启发,韩雪祥等开发新型LNP,助推mRNA高效递送
研究团队受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启发,设计了一种高通量、低成本合成可降解分支类脂质(DB-lipidoids)的构建策略,可将mRNA递送效率提高三个数量级。
Gene Therapy:突破性研究发现HIV样病毒颗粒或终结HIV感染者终身服药时代
当HIV病毒库被HIV Rev依赖性慢病毒载体靶向作用后,会释放出有缺陷的HIV病毒,这些病毒可以作为疫苗激发中和抗体。
蓝莓助力,干细胞外囊泡变身“神经守护者”!Int J Mol Sci:蓝莓处理的干细胞衍生细胞外囊泡或可治疗缺血性中风
蓝莓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细胞外囊泡(B-EVs)在体内外缺血模型中具有增加细胞活力、减少梗死体积、改善运动行为、减少凋亡细胞、调节凋亡通路和增加神经元细胞等多种积极作用。
曾因攀岩事故双腿截肢,MIT教授开发连接大脑神经的仿生腿,帮助截肢者恢复正常行走
这项技术为那些想要恢复自然行走体验的截肢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截肢者想要控制自己的肢体,希望肢体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而该研究开发的神经义肢接口是创造这一切的必要条件。
Nature:新研究揭秘肺部“守护者”!气道小丘与再生奇迹
气道小丘的发现不仅是一次科学界的突破,更可能引领医学界进入一个利用这些天然再生力量对抗呼吸系统疾病的新纪元。这些微小的守护者,正静静地改变着我们对肺部健康和疾病康复的理解。
心脏的隐形守护者!Biomaterials:最新研究揭示细胞外囊泡(EVs)在心脏纤维化治疗中的个性化潜力
该研究揭示了心脏组织中的驻留囊泡通过协同miRNA效应,依据年龄和性别差异调节抗纤维化特性。
陈志坚获拉斯克奖,成为继屠呦呦、卢煜明之后又一位华人获奖者,解开了DNA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之谜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顶级大奖,该奖项创立于1946年,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