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碳形成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微生物是土壤碳循环的重要驱动者,一方面微生物通过分解土壤有机质获得自身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另一方面微生物死亡后,其残留物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微生物死亡残留物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对微生物自身的生理属性是否影响微生物死亡残留物量,如何构建活体微生物、微生物死亡残体和土壤有机碳形成之间的关系等的研究
研究发现内皮来源的基质细胞有助于造血骨髓的微环境形成
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组织维护和再生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他们的起源仍然不完全了解。荷兰伊拉斯谟MC癌症研究所Marc Hermanus Gerardus Petrus Raaijmakers团队发现,内皮来源的基质细胞有助于造血骨髓的微环境形成。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上。研究人员在人类胎儿和再生骨髓中鉴定出共同表达内皮和
老鼠最早的社会记忆可以在出生3天后形成
科学家在1月27日出版的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 Reports(《细胞报告》)上报告说,对于老鼠来说,最早的社会记忆可以在出生3天后形成,并持续到成年。他们发现,幼鼠在新生时更喜欢自己的母亲,而不是陌生的母鼠,并且在相隔100天之后还能记得妈妈——尽管它们成年后更喜欢陌生母鼠。“我对研究社会记忆的发展非常感兴趣
Science:HSP70伴侣蛋白驱动未结合RNA的TDP-43发生相分离形成不均小体
2021年2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RNA结合蛋白TDP-43的聚集是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额颞叶痴呆(FTD)在内的几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所共有的病理特征。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TDP-43通常会发生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即均相溶液分成两部分,类似于醋中的油滴。细
研究揭示TET同源蛋白CMD1利用维生素C催化DNA中5mC形成5gmC修饰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丁建平研究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 for vitamin C-derived C5-glyceryl-methylcytosine DNA modification catalyzed by algal TET hom
“胎里红”枣果皮花青苷形成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李新岗教授团队在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在线发表题为“metabolomic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es of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Mechanisms in the Color Muta
黄背栎海拔分布上限形成机制研究获进展
物种分布界限的形成机制是进化生物学关注的热点。其中,高山树线(Alpine treeline)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关键生活型(树木)的分布极限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原因备受关注。与全球其他高山区域树线交错区(Treeline ecotone)主要由落叶和针叶树种构成不同,以壳斗科黄背栎(Quercus pannosa)为代表的常绿硬叶树木是我国青藏高原
科学家合作揭示水牛白毛色性状形成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家畜研究所“畜禽牧草遗传资源联合实验室”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利用多种组学方法,研究揭示了水牛白毛色性状的致因突变和分子调控机制,为我国白水牛特色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据韩建林教授介绍,白水牛皮
研究发现中国乌龙茶香气酶促形成机制
中国是较早发现和利用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经过不断地变化,形成当前的六大茶类。六大茶类主要根据茶叶加工方式的不同划分为绿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黄茶和黑茶。其中,乌龙茶,亦称青茶,是六大茶类中较有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在这六大茶类中,乌龙茶的香气特征丰富,是该类茶较为关注的品质特性。因此,乌龙茶香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