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Genetics:科学家揭示DNA甲基转移酶3A介导的DNA甲基化在雄性不育中的新机制
近日,法国巴黎文理研究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发表了文章。
德国应用化学:建立O-GlcNAc糖肽的可逆酶促化学标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明亮、研究员秦洪强团队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黄蔚团队合作,提出并构建了O-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糖肽的可逆酶促化学标记策略.
Molecular Psychiatry:我国科学家揭示压力应激导致焦虑与代谢异常的神经机制
本研究揭示了钙离子通道蛋白Cav3.1驱动的VMH神经元簇状放电在控制焦虑样行为和能量消耗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为治疗慢性压力诱导的情绪障碍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常喝咖啡改变大脑结构,有助于学习和记忆,但也带来更大压力
咖啡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许多研究已经表明了咖啡对注意力、睡眠和记忆有短期影响,还对多种疾病和衰老有着长期影响,因此对人体健康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血液中凝血酶实现精准检测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吴正岩和张嘉团队设计出一种高灵敏度的适配体传感器,可以实现对血液中凝血酶浓度的精准检测。
Molecular Psychiatry:揭示压力应激导致焦虑与代谢异常的神经机制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杨帆课题组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题为Cav3.1-driven bursting firing in ventromedial hypothalamic neurons exerts dual control of anxiety-like behavior
大脑的压力因子或能调节机体肥胖!
来自普朗克精神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大脑中的压力因子与细胞周期系统和肥胖症之间的直接关联,这或许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方法来治疗压力所诱导的代谢性疾病。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科学家设计出应用于血液中凝血酶精准检测的高灵敏度传感器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吴正岩和张嘉团队设计出一种高灵敏度的适配体传感器,可以实现对血液中凝血酶浓度的精准检测。
德国应用化学:发现酶促不对称合成N-取代1,2-氨基醇新方法
手性N-取代1,2-氨基醇是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的关键结构单元,也作为手性催化剂、手性配体或手性助剂应用于复杂分子的不对称合成。但是,现有的合成方法存在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区域/立体选择性较差等不足,开发高效、绿色不对称合成手性N-取代1,2-氨基醇的新方法具有应用价值。近期,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催化与绿色化工研究团队利用亚胺还原酶和苯甲醛裂解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