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ircRNA和外泌体调节元件为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将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策略
环状RNA(CircRNAs)由一大类无5‘末端帽和3’末端聚(A)尾的非编码RNA组成,它们由RNA聚合酶II通过反向剪接转录而形成共价闭合的RNA环。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rRNA测序技术的应用,在真核生物中发现了大量的CircRNA。
科学家揭示了肿瘤免疫治疗中肿瘤外泌体对NK细胞的影响
肿瘤来源的外泌体(TDEs)在癌症生物学的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很多研究结论明显显示,TDES还可以通过负面影响抗肿瘤免疫来促进肿瘤生长。
富含miRNA的细胞外囊泡可重塑肿瘤微环境
结直肠癌(CRC)在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中排名第二,50%的CRC死亡是由肝转移引起的。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的相互作用在大肠癌肝转移(CRLM)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阐明肿瘤细胞与TME相互作用的机制对于提高我们对CRLM的理解至关重要。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我国科学家揭示细胞外囊泡生成新机制
细胞外囊泡作为介导不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信使,在各种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上的一项题为“Neddylation of Coro1a determines the fate of multivesicular bodies and biogenesis o
Molecular Cancer重磅综述: 外泌体的产生到临床应用
缺氧是肿瘤微环境(TME)的显著特征。肿瘤细胞在面临选择性压力时,表现出多种适应性特征,如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发生变化(增殖增加、凋亡抑制、免疫逃避等),细胞间通讯更加频繁。
通过神经细胞相关的特异性细胞外囊泡评估AD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广泛性神经退行性脑疾病,与其他类型的痴呆症一起,它影响着全球约4400万人。近年来,细胞外囊泡(EV)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细胞间通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J Extracell Vesicl: 肠道病毒破坏菌群胞外囊泡
肠道共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破坏共生菌群与疾病的发展和持久性有关。肠道病毒利用共生菌加强病毒感染的广泛能力进一步证明了这些微生物的重要性。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揭示调控不同物种外周循环免疫细胞异质性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邱伟教授团队在国际转化医学杂志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中科院一区Top,IF=11.49)发表题为 “Molecular mechanisms governing circulating immune cell heterogeneity across different sp
世界首个故意感染新冠的“人类挑战试验”被证明是安全的
据英国媒体报道,在疫情爆发初期,一些研究人员就曾呼吁使用一种确定某种新冠疫苗是否有效的快速方法,即让接种的志愿者主动感染病毒,并推进对新冠病毒的进一步研究。负责开展世界上首个人类挑战试验的研究团队表示,主动感染新冠病毒的试验对健康年轻志愿者是安全的。这项为期一年的试验由爱尔兰制药公司Open Orphan与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英国政府的疫苗工作组和临床公司
Nature Communications :大自然数十亿年前创造的细菌基因,被用来治疗人类心脏病
钠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存在的一种允许少量的钠离子顺其电化学梯度进入细胞内的蛋白质通道。在心脏中,钠离子通道告诉心肌细胞何时收缩并传递信号,从而让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对于疾病或创伤导致心肌细胞受损,通常会导致心脏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脏疾病。通过基因治疗,将负责产生钠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导入心脏细胞,从而增强心脏细胞的电兴奋性和动作电位传导,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