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长非编码RNA调控炎症小体组装激活研究取得进展

 4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吴缅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The lncRNA Neat1 promotes activation of inflammasomes in macrophages 的研究论文。在固有免疫反应中,巨噬细胞通过协调炎症反应发挥重要的功能。炎症小体是由胞浆内模式识别受体(PRRs)参与组装的

2019-04-11

Nat Chem:超级计算机帮助“组装”大型蛋白质复合体

2019年4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分子通过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改变其形状来传输氧气。血红蛋白中相同蛋白质的四个拷贝像花瓣一样打开和关闭,在结构上相互耦合以相互作用。使用超级计算机,科学家们能够设计自组装的蛋白质,以组合和类似生命的分子,如血红蛋白。科学家表示,他们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有用的技术,如药物靶向,人工能量收集,“智能”传感和建筑材料等。一个科学团队通过增加蛋白

2019-04-01

清华李梢课题组封面报道炎癌转化网络协同效应,阐释中药协同干预机制

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呈逐年升高趋势,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均是我国五大常见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肿瘤前列。从生物分子网络角度来认识炎癌转化和肿瘤发生的内在机理,有助于克服以往单靶标研究模式的局限,从一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肿瘤的精准预防,促进肿瘤“治未病”。然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构建炎癌转化的生物分子网络,进而以网络为靶标实施有效干预、导向药物发现?这一问题也是复杂疾病防治的共性

2019-03-27

研究人员解析STRIPAK复合物拓扑结构并发现其动态组装调控Hippo通路

近期国际学术期刊Cell Discover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兆才研究组的最新科研成果“Architecture, Sub-structures and Dynamic Assembly of STRIPAK Complexes in the Hippo Signaling”。该成果首次系统性研究了STRIPAK复合物主要成员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模式及其对Hippo信号

2019-02-23

揭示纤毛二联微管组装机制

2019年1月24日/生物谷BIOON/---我们的大部分细胞都含有不能移动的初级纤毛(primary cilium),即一类用于传递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的天线。一些细胞还具有许多用于产生运动的移动性纤毛。纤毛的“骨架”由二联微管(microtubule doublet)组成。纤毛在组装或功能上的缺陷可引起称为纤毛病(ciliopathy)的各种病症。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UN

2019-01-24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迁安)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12月8日,“生物健康产业与健康养殖(中国·迁安)创新论坛暨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迁安)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仪式”在河北省迁安市举行。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马树恒等多名专家以及相关投资机构、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在论坛开幕式上,刘成果表示,钢铁之城迁安正在寻求转型,需要找到新的项目

2018-12-10

研究发现关键内质网伴侣蛋白协同自噬途径负反馈调节细胞应激反应新机制

  11月14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李于研究组的研究论文“The ER-localized Ca2+-binding protein calreticulin couples ER stress to autophagy by associating with microtubul

2018-12-07

研究实现28个异源基因组装的维生素从头合成

合成生物学开辟了化学品人为设计合成的新境界,青蒿素生物合成颠覆植物提取路线是合成生物学的经典案例,组装操纵23个基因实现阿片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成为2015年世界十大科学突破之一。维生素B12是一种含有金属钴的复杂有机分子,广泛应用在药品、饲料、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需求逐年上升,市场缺口日益突出。微生物发酵是获得维生素B12的现有方式,发酵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工业生产菌种遗传改造困难,提高产量难度

2018-12-01

Science:从头设计出能够自我组装的蛋白丝

2018年11月12日/生物谷BIOON/---在自然界中,蛋白丝(protein filament)是活细胞中的若干结构部分和运动部分以及许多身体组织的必要组分。这其中就包括赋予细胞形状的细胞骨架、协调细胞分裂的细胞微管以及我们体内最常见的蛋白---胶原蛋白,它给我们的软骨、皮肤和其他组织提供强度和灵活性。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华盛顿大学蛋白设计学院主任David Baker及其团队为了从头设计

2018-11-12

可逆的人工金属酶组装——人工金属酶的回收利用

人工金属酶的发展是一个迅速扩大的领域,其设计策略为从天然金属酶的改性到完全从头设计。其中,将合成催化剂附着在蛋白质支架上的锚定策略已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它能够在生物相容和选择性蛋白质环境中发挥有机金属催化剂的活性。为使模块化设计的人工酶发挥最大应用潜力,需要强而可逆的锚定过程,该锚定过程能够控制组件的组装和拆卸。控制可逆性将允许蛋白质支架和人工金属辅因子的回收。为此,人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利用生

201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