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揭示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中的非中心体纺锤体组装机制

2019年7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哺乳动物胚胎经常异常发育,从而导致流产和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症。胚胎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卵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分离错误。与体细胞和雄性生殖细胞不同的是,卵子通过一种缺乏中心体的特化微管纺锤体分离染色体。典型的中心体由一对被中心粒周围材料包围的中心粒组成,并且是中心体纺锤体(centrosomal spindle)的主要微管组织中心。人们对哺乳动

2019-07-16

天然生物小分子组装及其肿瘤光动力治疗方面取得进展

肿瘤光动力治疗是一种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激发肿瘤组织吸收的光敏剂,处于激发态的光敏剂把能量传递给附近的氧分子生成活性氧(包括单线态氧、超氧阴离子或羟基自由基等),进一步和相邻的生物大分子发生反应,产生细胞毒性进而引起细胞死亡。与传统的肿瘤化疗和放疗相比,光动力治疗的突出优势是精确度高,副作用小。目前,开发同时具有光波导和光敏化性质的生物分子基材料,

2019-06-16

研究揭示Chz1识别并组装H2A.Z的分子机制

在真核细胞中,组蛋白变体组装形成特殊的染色质结构,这种与常规组蛋白不同的染色质结构是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组蛋白变体H2A.Z与常规组蛋白H2A具有较为相似的一级序列,H2A.Z是多细胞生物的必需基因,且在基因转录调节、DNA损伤修复、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周政研究组综合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方法对组蛋白变体的特异识别进行了系统研究,先

2019-06-09

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成立

 5月31日,记者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9年科技论坛暨第二十五届科研年会上获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成立了“医学创新研究院”。同时,还启动了“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在致辞环节,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希望,北医三院能够充分利用学院路的地缘优势,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与产学研结合,激发医学创新的新活力,共同突破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技术、

2019-06-04

Nature:新研究揭示胚胎发育早期基因组的组装特征

2019年5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卵母细胞受精后立即会出现DNA活性和非活性区域的分化,该现象甚至在基因被激活之前就已经出现。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单个受精卵母细胞发育成由许多不同细胞类型组成的完整生物体的机制。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受精卵最终会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由数万亿个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组成的有机体。尽管这些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但所有这些细

2019-05-23

Cell:埃博拉病毒患者体内抗体与病毒存在协同进化

2019年5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2014年在埃默里大学医院接受护理的四名患者的免疫反应的详细研究,埃博拉感染幸存者产生的抗病毒抗体在恢复后继续发展和改善。其中,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即被认为是保护某人免受致命感染的关键,在他们离开医院几个月后才出现在患者的血液中。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几个具有潜在治疗剂的患者衍生抗体的例子。该研究结果可以建立疫苗接种后免疫保护的基准,并对抗病毒疗法

2019-05-17

“体内自组装”多肽药物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随着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医药的发展,生物活性分子体内原位构筑超分子组装体的概念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实现对聚合物的可控组装调控,对改进材料在体内的生物效应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生物医用材料在体内的生物过程极其复杂,如何实现聚合物在病生理条件下的组装调控,是医用高分子领域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而对这些化学材料基础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阐明聚合物材料在体内的吸收、分布、转运和代谢过程至关重要。中

2019-05-04

研究揭示蓝光信号与油菜素甾醇信号协同调控植物开花的新机制

4月23日,New Phytologist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刘宏涛研究组题为BES1 regulated BEE1 controls photoperiodic flowering downstream of blue light signaling pathway in Arabidopsis 的研究论文,论文揭示了CRY2介导的蓝光信号和内源

2019-05-01

蛋白基纳米结构可控组装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选择与进化,形成一系列结构丰富、功能独特的自组装体。近几年,基于蛋白质作为模板,通过引导纳米功能粒子特异性结合,实现蛋白-粒子复合材料的组装逐渐成为纳米生物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该策略主要利用蛋白质丰富的结构优势,通过修饰或功能化,使蛋白具有特异性结合功能纳米粒子的能力,从而形成预先定义的纳米超结构。这些超结构不仅能够单一放大基元本身固有的属性,还可以实现

2019-04-15

新研究用DNA分子组装类生命“软机器人”

 美国和中国科研人员近期合作设计出一种以DNA(脱氧核糖核酸)为材料构成的类生命“软机器人”,可通过自身新陈代谢为驱动实现自主运动,未来有望用于开发生物芯片等。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在这一系统中,DNA分子被合成组装为一种层级结构,在可提供能量的液体中按指令、自动地进行生长与降解。研究显示,这种“软机器人”从只有55个核苷酸碱基的DNA分子增殖数千万倍,形成

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