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Biotechnology:科学家改造出工程菌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工业原料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会引起全球变暖。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近日,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生物技术改造出一种工程细菌,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丙酮和异丙醇。相关研究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题为:Carbon-negative production of acetone and isopropanol by gas

2022-03-06

首个基层防疫作战平台亮相浙江乐清 “大数据+智能引擎”助力疫情精密智控

连日来,浙江各地运用“大数据+网格化”,加强精密智控。在基层一线,不少有效利用新科技手段提升一线防疫成效的案例涌现在浙江省各地区。

2022-02-21

《科学·转化医学》:量小却持久,这个新CAR-T真可以有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在治疗血液系统肿瘤方面得天独厚,效果卓绝。虽然在临床治疗上的有效率很高,但效果的持续性一直是一大问题。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例,60-70%的病人在接受靶向CD19的CAR-T治疗后,都无法长期维持临床效果。从以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大量治疗案例中可知,治疗失效的原因千差万别:抗原丢

2022-01-13

Cell:哈佛医学院董民团队首次在肠球菌中发现一类全新的穿孔毒素

  由美国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董民实验室领头的合作团队在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merging enterococcus pore-forming toxins with MHC/HLA-I as receptors” 的文章,首次报道在肠球菌中发现一类新的穿孔蛋白毒素家族 (命名为 Enterococcus pore-for

2022-03-09

武田与Code Bio达成20亿美元协议:利用靶向性3DNA非病毒基因药物递送平台,开发罕见病基因疗法!

3DNA是一种新型、非病毒、多价、合成DNA递送平台,可克服基于病毒的基因递送方法固有的许多挑战,包括免疫原性、大小和递送限制、无法再给药以及制造复杂性。

2022-02-24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杨冬梓、陈晓莉团队首创中成药改善助孕结局的高等级循证医学研究

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杨冬梓教授/陈晓莉副主任医师团队在妇产科权威期刊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刊登了的一篇题为“Effects of the Zishen Yutai Pill Compared With Placebo on Live Births Among Women in a Fresh Embryo Transfer

2022-03-08

Medical Image Analysis:医学影像病变自动识别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烨团队针对医学影像病变自动识别与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信息响应的上下文感知深度神经网络,有效提升了医学影像中病变区域的自动分析与识别准确率。该成果以Boundary-aware context neural network for medical image seg

2022-02-25

泛因医学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T细胞检测试剂获欧盟CE准入资质

近日,泛因医学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T细胞检测试剂获欧盟CE准入资质。该试剂盒的灵敏度为91.03%,特异性为93.18%,能显著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2022-03-01

《自然·医学》:免疫治疗毒性大的患者,治疗前T细胞有这些特征

  近年来,免疫治疗凭借其远超传统疗法的效果,以及较少的副作用,彻底改变了癌症临床治疗的现状。但是副作用少并不代表没有,大约有10%-60%的黑色素瘤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会出现严重的免疫相关副作用(irAEs)。这些副作用会对患者的许多器官组织造成破环性影响,导致多种疾病甚至死亡,然而引起irAEs的生物学驱动因素仍然不明确,并且在临床

2022-02-23

Metabolic Engineering:科研人员建立蜘蛛丝蛋白高效分泌生产平台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钱志刚、夏小霞课题组合作在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领域知名期刊《Metabolic Engineering》发表题为Secretory production of spider silk proteins in 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for spi

202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