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复旦大学联合哈佛医学院开发广谱流感疫苗佐剂

2020年2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I型干扰素(IFN-Is)是保护性免疫的主要免疫介导者,能有效对抗感染;可以由流感病毒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AECs)和免疫细胞激活产生。因此,这两种细胞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STING)的激活可以诱导由感染病毒或者疫苗所激起的免疫反。然而,在不破坏肺泡表面活性剂层(PS)的情况下将STING激活剂输送到AEC

2020-02-22

《细胞》:诺技术看清“毒害”大脑的蛋白纤维如何形成

在造成大脑功能衰退的多种疾病中,例如阿尔茨海默病(AD)、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病、慢性创伤性脑病等,tau蛋白是一种标志性的发生变化的蛋白。因而很多科学家在探究tau蛋白如何从正常的功能形式转变为毒害神经的错误形式。今日,在线发表于顶尖学术期刊《细胞》的一项新研究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Zuckerman研究所和梅奥诊所(Mayo Clinic)的科学家通力合作,

2020-02-10

“战”疫情 · 梅斯医学在线义诊招募

让我们一起共克时艰

2020-02-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屠呦呦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总部举行颁奖仪式,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等三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9年10月22日公布了2019年度这一奖项的获奖名单。该奖旨在奖励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杰出生命科学研究,研究主体可以是个人或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

2020-02-11

Nature:开展基因组医学研究的新趋势

近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过去25年的遗传发现对稀有和常见疾病都有了深刻的了解,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从炎症性肠病到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2020-01-29

Nat Cell Biol:干细胞促进再生医学发展

哺乳动物早期发育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涉及复杂且高度协调的生物学过程。其中之一是受精卵基因组激活(ZGA),它发生在精子和卵子结合之后,标志着生命的开始。由此产生的早期胚胎,被称为“合子(zygote)”。

2020-01-31

武汉这所高校培育的蔬菜获国家科技

 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湖北省共有28项成果(通用项目)获奖。获奖项目多数由在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牵头或参与完成,这也再一次显示了武汉的科教实力。在这28项获奖成果中,由湖北省主持完成的成果有14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湖北省参与完成的获

2020-01-14

Altmetric百篇论文——医学相关研究精选

Altmetric是一家跟踪和分析与学术文献有关的在线活动的公司。其中,“Altmetric百篇论文”是由该公司收集的,年度影响力最高的100篇论文合集。这些论文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社会影响力,能够引起公众的广泛讨论。

2020-01-18

Sci Adv:科学家开发出可消化光敏医学设备

根据目前的医疗手段,各种医疗设备通过插入胃肠道,以治疗、诊断或监测胃肠道疾病。在完成工作后,许多设备必须通过内窥镜手术切除。但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现在设计出了一种方法,当这些设备暴露于LED的光时,触发它们在体内分解。

2020-01-22

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团队科研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

1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为获奖代表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由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团队领衔完成的“大熊猫适应性演化与濒危机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魏辅文院士作为获奖代表上台领奖。国家科学技术奖是由国务院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而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数学

20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