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 Transl Med:科学家在实验培育出一种用于研究人类胃食管癌的新型类器官模型

来自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人类组织开发了一种在实验室生长的三维类器官模型,其或能用来帮助深入理解GEJ处癌症发生的早期阶段及其过程,GEJ,即消化系统的食物管与胃的连接处。

2022-12-08

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 MiRNA-149-3p型肠道微生物系缺陷与增强型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IBD)一般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组慢性异质性胃肠道疾病。从临床角度来看,IBD对许多患者来说并不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但它是一个经常复发的终生负担。

2022-11-30

《自然》子刊:冷泉港实验李波教授团队找到了「管不住嘴」的神经通路

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人员为杏仁核IPAC-Nts神经元驱动享乐型进食提供了新的认识,揭示了IPAC-Nts神经元接受感官刺激信号并投射至LHA,进而引起摄食行为这一神经环路。这项研究为过度摄食的调控机理

2022-11-22

上海交大两位校友入选2022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榜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入选者名单。其中,上海交大两位校友入选,他们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2016届生物学专业博士校友

2022-11-21

GUT MICROBES:饮食异黄酮改变肠道微生物系和脂多糖生物合成以减轻炎症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约有280万人患病,比2013年的患病率高出30%。MS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多因素的,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

2022-10-18

Cerebral Cortex:发现听觉语言理解相关脑到感觉运动皮层地标的距离预测语言理解功能

大脑皮层的脑区按照功能可分为两类:视觉、听觉、感觉运动皮层(主要加工外界的单通道信息,如视觉、听觉)和联合皮层(主要整合多通道信息,支持记忆功能)。认知神经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大脑的拓扑特征是否能够

2022-10-05

《医学实验真空采血管性能评估专家共识》在沪正式发布,助力我国实验检验质量迈上新台阶

此次《共识》是继2020年支持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发布《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后的又一例证。

2022-09-17

浙大团队发现,高脂饮食促进小胶质细胞的增殖和激活,导致特定脑炎症,大大提高对糖类的食欲

大脑aPVT炎症所导致的觅食调控神经细胞的异常活跃,在强迫性觅食行为中具有关键作用。

2022-09-26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短链脂肪酸受体和肠道微生物系作为代谢、免疫和神经疾病的治疗靶点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区系在维持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区系组成和功能的变化(生物失调)与各种疾病有关,如肥胖、2型糖尿病(T2 DM)和炎症性肠病。

2022-09-09

Science:我国科学家利用单细胞Stereo-seq揭示损伤诱导的管膜胶质细胞亚群参与蝾螈大脑再生

大脑再生需要以时间和区域特定的方式协调复杂的反应。确定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胞类型和分子将促进我们对大脑再生的理解,并为再生医学研究提供潜在的靶标。

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