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新研究揭示较大环境中哺乳动物大脑的空间编码

2021年5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大脑经常被比作一台电脑,它的硬件由组装在复杂回路中的神经元组成;它的软件是管理神经元行为的大量编码。但有时,即使大脑的硬件似乎不足以完成任务,它也会表现得异常出色。例如,尽管大脑的空间感知回路似乎适合代表更小的区域,但是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如何设法在大规模环境中导航的,这一直是个谜。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以色列魏

2021-05-31

陈旧动物皮张古D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获进展

《动物学研究》(Zoological Research)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付巧妹研究团队主导,与云南大学、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大学等合作,完成了以《陈旧动物皮张的古DNA提取方法比较的研究》为题的研究成果。保存在博物馆中的动物标本通常是干制皮张标本,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样品中的DNA易降解成短片段(50~100bp)

2021-05-23

Nature子刊:通过机器学习模型识别复杂疾病的重要生物标记物

2021年5月27日讯/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通过世界各地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大型公共数据库,如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这对阐明疾病表型的分子机制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癌症等复杂疾病的病理以及其在遗传、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水平上复杂的分子机制,研究复杂的人类疾病仍具有挑战性。目前,已有很多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开发出来,包括非线性核支持向量机(SVMs)

2021-05-31

揭示脊椎动物肢体单向再生的分子机制

 组织器官再生是动物界广泛存在的现象。一般低等动物拥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如涡虫具有向头部(前端)和尾部(末端)再生的双向再生能力。而脊椎动物肢体常常仅表现出面向末端的单向再生能力。脊椎动物肢体是否也具有面向前端的双向再生能力还尚未阐明,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等的支持下,井冈山大学研究团队以模式动物斑马鱼为研

2021-05-20

Nature:开发出一种名为Red2Onco的多色报道模型来追踪肠道干细胞生境的致癌驱动重塑机制

2021年6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肿瘤细胞和周围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促进肿瘤进展、转移和复发,尽管对果蝇的镶嵌分析能帮助研究人员理解这种相互作用,但在脊椎动物机体中设计出平行的研究方法依然比较困难;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Tracing oncogene-driven remodelling of the intesti

2021-06-06

JEM:开发出一种新型小鼠模型可能是开发更好HIV疗法的关键

2021年5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普通小鼠不能感染HIV,因此以前的HIV小鼠模型使用了携带人类干细胞或CD4 T细胞的小鼠,其中人CD4 T细胞是一种可以感染HIV的免疫细胞。但这些模型往往效用有限,因为人类细胞很快就会将小鼠宿主的组织视为“外来的”,并进行攻击,使小鼠患上重病。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独特的临床前小鼠模型。为

2021-05-28

哺乳动物可以用肠道进行呼吸

2021年5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将空气送入肺部的呼吸机可以挽救因受伤或疾病而不能自主呼吸的患者的生命。但是,由于它们所施加的强大气压,它们也可能导致肺部损伤。此外,呼吸机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造成了严重短缺。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和美国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替代的氧合途径:通过肛门。他们将气体或液体形式的氧气引入经历

2021-05-18

Genome Biology:科研人员建立基于表观遗传异质性的肺腺癌病人分型模型

  近期,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孙艺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邵振和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季红斌、孟飞龙等的合作研究成果——A systematic dissection of the epigenomic heterogeneity of lung adenocarci

2021-05-27

研究揭示海洋无脊椎动物RNA病毒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崔杰课题组题为Virome in Marine Ecosystems Reveal Remarkable Invertebrate RNA virus Diversity的研究成果。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021-05-13

动物外骨骼“矛”和“盾”中优化的多层结构和力学、化学梯度研究获进展

生物界中存在许多梯度结构设计的攻击与防御“工具”。这些梯度材料为我们提供了多个仿生材料设计原理。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重点实验室教授骆天治团队与武汉大学副教授王正直、教授张作启合作,研究了具有防御功能的螳螂虾尾刺(矛)和寄居蟹左螯(盾)。科研人员综合利用多种实验手段揭示了从纳米尺度到厘米尺度的化学梯度、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202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