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利用温控动态调控开关在大肠杆菌实现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精确组装

  合成生物学通过构建各类动态调控系统控制精确调控代谢通路,实现目标产物的生产和特定的细胞行为。然而在代谢工程领域,由于实验室构建的基因线路往往缺少鲁棒性,要想在大体积的发酵体系中实现生长对数期的中后期的动态调控依然有很大的挑战。简单的化学诱导开关由于诱导物的高成本、不可移除性已经不能满足生物生产的需求;光诱导系统在高细菌密度时难以穿透发

2021-03-23

研究揭示细菌感应铜新的信号转导通路

铜几乎是所有生物体的必须微量元素,但铜过量会产生毒性。铜天然具有抗菌功效,且作为消毒剂用于防止伤口感染已有较长的历史。近年来,利用铜制品预防院内感染也颇受关注。此外,宿主的免疫系统可利用铜离子的抗菌作用来抵御细菌入侵。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蓝乐夫团队以重要人类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模型,发现新的感应铜离子的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研究成果以A nove

2021-03-16

没有信号受体簇的信号转导或能指挥细胞的运动!

2021年3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法兰克福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没有信号受体簇的信号转导或能指挥细胞的运动。机体中的细胞会彼此交流,并接受来自外界的信号且能对其作出反应;在这个通信网络中能发挥中心作用的是受体蛋白,其固定在细胞膜上,在细胞膜上,受体蛋白能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

2021-03-05

Science子刊:阻断IL-17RB信号通路有望治疗胰腺癌

2021年3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肿瘤细胞利用参与细胞生存、增殖和迁移的信号通路来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白细胞介素-17(IL-17)细胞因子家族成员及其受体早在几十年前就被确定。与IL-17RB、IL-17RC或IL-17RD形成异源二聚体并介导促炎基因表达的IL-17受体A(IL-17RA)不同,IL-17RB在受到IL-17B刺激后,在促进

2021-03-15

PNAS:服用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改善视觉和视网膜功能

   油酸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亚油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对人体健康极为重要的必需脂肪酸,其可以保持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也是大脑和神经的重要营养成分。有研究发现,在脊椎动物中还存在一种长于26个碳原子的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VLC-PUFA),其同时具有MUFA和PUF

2021-02-25

研究开发操控人脑工作记忆的“动态扰动”新范式并建立神经网络动力学模型

工作记忆指对外界信息的短暂存储和操作能力,是脑认知核心功能。记住和拨打一个新号码,和朋友聊天,听一场讲座,都需要工作记忆的参与。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麦戈文脑研究所罗欢研究员课题组在以往发现基础上,成功开发出一种全新“动态扰动”行为范式,通过在记忆保持阶段呈现有特定时间关系的多个动态亮度序列对人类序列工作记忆进行操控。课题组进一步和重庆大学弭元元研究员合作,建

2021-03-03

Heliyon:芝麻籽外壳中的化合物芝麻素酚或能通过激活特殊信号通路来预防人群帕金森疾病的发生!

2021年3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Heliy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大阪市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天然存在于芝麻籽中的化合物芝麻素酚(sesaminol)或能通过预防降低多巴胺产生的神经性损伤来保护机体抵御帕金森疾病的发生;体外实验中研究者揭示了芝麻素酚如何通过调节活性氧的产生及抗氧化剂的移动来处理机体

2021-03-07

Sci Rep: 视觉系统是如何防止过载的?

近日,来自HSE大学的俄罗斯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种关于视觉系统自动对物体进行分类的能力的假设,并通过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假设。该论文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2021-02-10

研究揭示大熊猫化学信号物质合成机制

  化学通讯是野生动物重要的通讯方式之一。作为独居性物种,大熊猫主要依赖于肛周腺分泌物和尿液进行化学标记来传播信号,而肛周腺分泌物标记是最为独特的一种。野外研究表明,这种标记行为存在季节性差异,也受环境条件影响。标记物中的小分子化学信号物质传递着重要的个体信息,起着促进繁殖、建立领地和稳定社群等重要作用。然而,关于这些重要化学信号物质的合

2021-02-20

Mol Cancer:揭秘炎性信号分子如何诱发机体致癌效应?

2021年2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Cancer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炎性信号分子和一种主要的癌基因之间此前未知的分子关联。研究者Johannes A. Schmid说道,我们花费了多年时间来研究机体炎性过程的分子和细胞方面,同时还揭示了这些过程在癌症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