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内分泌&代谢期刊影响因子TOP20公布!
2021年影响因子已全面发布,在今年一月份,Clarivate(科睿唯安)就发表文章表明,2021年6月即将公布的2020年的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会发生一些改变,将采用一种“前瞻性模式”。此处所提到的“前瞻性模式”也就是在计算影响因子时加入Early Access的文章。那到底什么是Early Access,相信大家也并不陌生,在我们查阅文献时,经常会看到很多
PNAS:解析细菌Ⅵ型分泌系统调控新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董涛团队揭示了细菌如何通过感应T6SS内管蛋白在胞内的积累量,实现对T6SS表达和活性的精准调控。相关研究成果以“Sensing of intracellular Hcp Levels controls T6SS expression in Vibrio cholerae”为题发表于PNAS杂志。上
分泌素或能通过激活人类机体的棕色脂肪组织来诱导饱腹感的产生!
2021年6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棕色脂肪组织(BAT,Brown adipose tissue)的产热是由喂食行为所激活的,最近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分泌素(Secretin)所介导的肠道-BAT-大脑轴,其能刺激小鼠的饱腹感,但在人类机体中饮食所诱导的BAT激活的目的,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tabo
Cell:新研究发现分泌型凝胶蛋白可抑制机体的癌症免疫力
人体是如何对抗肿瘤形成的呢?人的免疫系统包括多种免疫细胞,其中,1 型常规树突状细胞 (cDC1) 对于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识别肿瘤抗原,并引发CD8+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当cDC1缺失时,CD8+T细胞驱动的肿瘤免疫作用发生消退,CD8+T细胞激活剂以及免疫检查点阻断抑制剂的治疗效果也会下降。因此,cDC1丰度、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外小泡可促进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血管生成、脑重塑和神经功能恢复
来源于右侧细胞类型的间充质基质细胞(MSC)来源的小细胞外小泡(SEV)可促进中风的康复。在这一过程中,微血管重塑起着核心作用。因此,作者研究了MSCsEVs对体外培养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增殖、迁移和管状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缺血后血管生成、脑重塑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在体外,从低氧(1%O2)而不是“常氧”(
Bone Research:骨骼内分泌对全身动态平衡的调节
2021年6月1日讯/生物谷/BIOON/---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研究者在Bone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keletal endocrinology: where evolutionary advantage meets disease"的综述性文章。骨骼对全身动态平衡的调节是由其分泌内分泌信号分子的能力介导的。尽管骨源性激素具有几种适应性益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在能量代谢调节中的内分泌作用
2021年6月1日讯/生物谷/BIOON/---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研究者在Bone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题为"Endocrine role of bone in the regulation of energy metabolism"的文章。骨主要作为全身的支撑性骨架,是钙稳态和造血功能的主要调节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作为内分泌器官的重要性,
Nature子刊:长非编码RNA MIR31HG调控衰老相关的分泌表型
2021年6月2日讯/生物谷/BIOON/---哥本哈根大学研究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he long non-coding RNA MIR31HG regulates the senescence 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的文章。该研究表明了,MIR31HG在衰老过程中具有双重
礼来Verzenio(唯择®)+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化疗后的HR+/HER2-早期乳腺癌:复发风险降低38.6%!
今年3月8日(三八妇女节),Verzenio(唯择®)在中国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