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ancer:肺部驻留棒状细胞激活后释放的分泌因子可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组由排列在肺部气道的棒状细胞分泌的抗免疫抑制因子。他们发现在一种肺癌小鼠模型中,这些棒状细胞因子能抑制高度强效的称为髓样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免疫抑制细胞。

2021-09-21

慢消化饮食策略以维持GLP-1的分泌以改善葡萄糖稳态

2021年8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糖代谢紊乱与许多慢性疾病如肥胖和2型糖尿病(T2 DM)有关,恢复和维持糖稳态的策略对健康至关重要。

2021-08-29

PNAS:揭示分泌途径激酶调控新机制

尽管首个磷酸化蛋白酪蛋白(casein)在1883年就被报道,直到2012年第一个分泌途径蛋白激酶Fam20C才被鉴定,它催化包括酪蛋白在内绝大多数分泌蛋白的磷酸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Fam20C参与调节生物矿化、细胞粘附和迁移、激素原的加工、脂质稳态、蛋白质转运及内质网稳态等众多生命过程。然而,不同于其他类型激酶,分泌途径激酶的加工和调节机制尚不清楚。近日

2021-08-17

Genes & Devel:识别出胰腺器官发生过程中内分泌分化的主要负向调节子—REST

2021年8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今,多种转录因子被证明能促进胰腺β细胞的分化,然而研究人员对负向调控因子却知之甚少;早期的表观基因组研究结果表明,转录抑制因子REST或能作为胚胎胰腺内分泌发生的抑制子,然而,胰腺中REST敲除的小鼠往往不能显示出异常数量的内分泌细胞,这就表明,REST并不是机体内分泌分化的主要调节子。近日,一篇发表在国

2021-08-18

Nat commun:应激诱导的分泌自噬通过增强MMP9的分泌来促进细胞外成熟

过度或长时间的压力会对体内平衡造成威胁。为了适应压力,从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到分子通路的激活,几种策略最终导致生理和社会反应的改变。

2021-08-04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线粒体蛋白IF1是小鼠肠道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分泌功能的潜在调节因子

IF1(A TPIF1)是一种核DNA编码的线粒体蛋白,其活性是通过抑制F1Fo-A TP合成酶来控制A TP的产生。在GLP-1活性的调节中,IF1的活性尚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作者使用基因敲除(if1-ko)小鼠在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中检测了if1。 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

2021-08-09

细胞因子TSLP通过促进皮脂分泌过多引起白色脂肪组织损失

2021年7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是全球关注的严重问题。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公共卫生措施,但肥胖率仍在上升。因此,亟需确定影响脂肪过多的途径。最近的研究已表明,免疫系统可以调节脂肪组织及其代谢功能。2型免疫细胞,如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ILC2)和嗜酸性粒细胞,会增加代谢率,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会促进胰岛素敏感性。胸腺基质

2021-07-30

Hepatology:ZEB1通过肿瘤去分化和肿瘤间质旁分泌信号促进胆管癌进展

ZEB1是一种促进转移和干细胞特征的转录因子,它与胆管癌(CCA)预后不良有关,CCA是一种富含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癌症。在这里,作者的研究目标是确定ZEB1在CCA恶性和间质中的调节功能。图片来源: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297412/胆管癌(CCA)包括一组从胆道上皮层发展而来的异质性

2021-07-28

Hepatology:Panx1/P2X4途径控制HCV感染的肝细胞分泌含有miRNA的外泌体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病(包括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病的进展是由复杂的细胞间反应引起的。尤其是来自HCV感染肝细胞的外泌体和microRNAs(MiRNAs)通过促进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之间的细胞通讯而在肝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然而,HCV感染过程中外泌体和miRNAs分泌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

2021-07-14

和黄医药索凡替尼在美欧进入审查,已在国内上市:治疗神经内分泌瘤!

索凡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用于治疗胰腺和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202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