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利用内源性标记构建出人类细胞蛋白分布图谱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国和丹麦的研究人员利用高通量的CRISPR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构建出一个由1310个荧光标记的细胞系组成的文库。通过使用这个文库进行配对的IP-MS和活细胞成像,他们产生了一种绘制出相应的1310个蛋白的细胞定位和物理相互作用的大型数据集。

2022-03-18

C型尼曼-匹克病(NPC)新药:首创热休克反应诱导剂Miplyffa(arimoclomol)撤回欧盟上市申请!

目前,仅有一种NPC治疗药物miglustat(麦格司他),已在中国上市。

2022-03-25

Nature Cell Biology:揭示HSF1的可诱导和可逆相分离介导热休克转录应答的作用机制

哺乳动物细胞的转录调控是迄今发现的最复杂的调控系统之一,对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和细胞分化等过程起主要控制作用。细胞在热休克应答中快速改变基因表达以应对热损伤,然而,基于经典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模型并不能充分解释由急性应激触发的显着转录激活,HSF1快速并可逆地调节热休克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仍未知。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

2022-03-24

C型尼曼-匹克病(NPC)新药:首创热休克反应诱导剂Miplyffa(arimoclomol)在美国和欧盟遭遇监管挫折!

目前,仅有一种NPC治疗药物miglustat(麦格司他),已在中国上市。

2022-02-25

氮循环功能基因的生物地理学分布格局研究中取得进展

微生物(细菌和古细等)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者。阐明微生物生物地理分布及其驱动过程对于预测环境变化将如何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非常重要。以往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常常聚焦在物种的层面。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由于微生物群落固有的功能冗余性,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变化通常与其物种组成变化是解耦的,并且相比物种结构,功能结构与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更加

2021-12-05

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及残体碳分布研究获进展

 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引擎”,土壤微生物在调节土壤肥力、植物生长和气候变化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作为土壤稳定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残体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可达约50%以上。因此,阐明土壤微生物的群落构建机制及其残体碳的关键调控因素有助于探索土壤生态功能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目前,缺乏多营养级土壤生物群落构建机制以及不同土壤层次微生物残体碳分布

2021-12-04

基于微管的转运对于在骨骼肌中分布 RNA 和新生蛋白至关重要

虽然RNA定位在高分化细胞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认识,但在骨骼肌中RNA定位的基本原理尚不明确。

2021-11-11

Molecular Ecology:揭示我国主要家栖害鼠-黄胸鼠分布区向北方区扩展的路线和机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合作,在Molecular Ecology上发表题为Genomic analysis unveils mechanisms of northward invasion and signatures of plateau adaptation in the Asian hous

2021-10-26

研究揭示气候和土壤调控微生物残体在亚热带森林中的海拔分布格局

 植物来源碳和微生物来源碳的输入与土壤呼吸作用和淋溶导致的碳损失之间的平衡决定着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传统认为,植物的净初级生产是土壤碳积累的决定性因素,研究也多关注植物来源碳对土壤有机碳形成、积累和稳定的贡献,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组成和周转的影响。然而,目前对土壤微生物残体的海拔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异的关注较少,并且关于微生物残体对土壤有机碳

2021-09-17

Science子刊:揭示胶质母细胞瘤对生物素分布具有依赖性,靶向这种依赖性有望治疗这种致命脑癌

研究人员发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抗真菌药物硫康唑(sulconazole)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有抗癌特性。

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