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然·医学》:MSKCC发布肺癌液体活检重磅成果!大型国际队列证实,ctDNA可有效预测非小预后并指导靶向治疗

近年来,受益于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了极大改善,这也主要依托组织测序的广泛应用,但在真实世界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组织测序的患者很多[1-3],

2022-11-16

颜宁即将全职回国,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

颜宁主要从事与疾病相关的重要膜转运蛋白、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工作机理及膜蛋白调控胆固醇代谢通路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

2022-11-03

《自然·医学》:血压130,还是不安全!近150万人数据表明,与收缩压100相比,130仍与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增加81%相关

新近发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刚刚把高血压诊断标准从传统的140/90mmHg,下调到了130/80mmHg,反映了学界对高血压界值设定更加“激进”的大趋势。

2022-11-22

礼来进博会携手艾德生物和燃石医学,三方合力助力中国肿瘤精准诊疗新发展

目前,肿瘤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医学时代,新时代下肿瘤精准医学需要药物和诊断的协同。

2022-11-07

Nature:年轻的脑脊液可增强衰老大脑再生,改善记忆力

年轻小鼠的脑脊液对衰老大脑具有潜在的再生性能,而 Fgf17 是促进衰老大脑再生的一个潜在因子。

2022-10-11

陈志坚、施扬,及两位mRNA疫苗先驱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今年增选的100位院士中,有两位华人科学家,分别是陈志坚教授和施杨教授。此外,mRNA技术的奠基人Katalin Karikó教授和Drew Weissman。

2022-10-20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细胞外囊泡大会

CSEV2022坚持精品办会的理念,邀请了国际细胞外囊泡学会(ISEV)以及国内本领域杰出专家对细胞外囊泡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趋势以及面临挑战展开深入交流。

2022-10-22

《自然》:华人科学家重磅成果,给成人神经再生提供了铁证!

该研究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在单细胞分辨率下构建了首个人海马区imGCs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动态分子特征图谱,证明了成年后海马中仍然存在imGCs,具有发展为成熟的新颗粒细胞的能力。

2022-09-23

《自然·医学》:红肉竟然没那么“毒”!科学家构建新统计学方法,发现未加工红肉不如既往认知“有害”,蔬菜依旧健康

食用未加工红肉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之间没有存在关联的证据,与其他四种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则相对很弱。

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