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从结构上揭示哺乳动物细胞的蛋白转运

2018年3月25日/生物谷BIOON/---高等生物的细胞密集地分布着被称作内质网(ER)的管状膜网络。驻留在内质网中的复合物充当着核糖体的结合平台,其中核糖体是负责蛋白合成的细胞机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靶向运送到各种胞内和胞外位置上的蛋白。为了确保成功运送,这些蛋白中有许多在通过内质网膜时遭受化学修饰,从而携带着类似地址标签的分子标签。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美国和荷兰的研究人员可

2018-03-25

揭示SNARE蛋白协助细胞间和细胞沟通新机制

2018年2月5日/生物谷BIOON/---通过谷歌搜索“SNARE蛋白”,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神经科学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Edward Chapman获得满屏的螺旋形分子的结构图。当这些蛋白抓住两个细胞的外膜时,它们缠绕在一起。他说,“如今,我们证实这种结构模型是错误的。需要对教科书进行调整。”SNARE蛋白产生“融合孔(fusion pore)”,从而允许化合物穿过分隔细胞或

2018-02-05

细胞高通量筛选雄激素受体配体

【新闻事件】:这一期的《Scientific Report》发表了一个阿斯列康科学家通过细胞内TSA(CETSA)筛选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的工作(doi:10.1038/s41598-017-18650-x)。这个工作用一个AR激动剂(DHT)饱和AR,从而增加AR的热稳定性。然后筛选了一个包括已知AR拮抗剂的化合物库,AR拮抗剂因为和DHT竞争结合位点令AR热稳定性下降。这个筛选可以区分、排

2018-01-11

Cell:开启癌细胞的基因回路,触发免疫攻击

图片来自Cell期刊,doi:10.1016/j.cell.2017.09.049。2017年10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合成基因回路(gene circuit),当该基因回路检测到癌症的迹象时,它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这种疾病。这种基因回路仅当它检测到两种特异性的癌症标志物时才会激活一种治疗反应。相关研究结果于201

2017-10-22

PNAS:HIV利用DRF蛋白劫持细胞的微管

DRF蛋白促进HIV颗粒(绿色)运输到细胞核(蓝色)中。图片来自Northwestern University。2017年10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费恩柏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HIV利用被称作Diaphanous相关成蛋白(diaphanous-related formins, DRF)的蛋白劫持健康细胞中的细胞骨架。这一发现加深了对HIV感染的理解,并

2017-10-08

动物所揭示细胞Net1调控TGF-β信号转导机制

 Nodal是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在脊椎动物胚胎中内胚层诱导、神经图式形成、原肠运动、内脏器官左右不对称等发育过程中具有广泛而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强领导的研究组主要从事TGF-β家族跨膜信号转导通路在胚胎早期发育及组织器官形成中的调控机制研究。他们在原肠期斑马鱼胚胎中系统鉴定了Nodal/Smad2信号的靶基因,其中包括鸟核苷酸交换因子Net1(J Biol C

2017-08-10

在肠道上皮,罗伊氏乳杆菌诱导促进耐受性的T细胞产生

图片来自Martha Sexton/public domain。2017年8月6日/生物谷BIOON/---免疫细胞在肠道中巡逻,确保隐藏在我们吃的食物中的有害细菌不会入侵人体。能够触发炎症的免疫细胞与促进免疫耐受性的免疫细胞处于平衡,从而在不会让敏感组织遭受损伤的情形下保护人体。当这种平衡过于偏向炎症时,炎症性肠病就会产生。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

2017-08-06

上海应物所在金纳米粒子活细胞成像和胞运输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合作,发展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的荧光-纳米等离子体双模态成像fPlas探针,并对其在胞内运输中的聚集过程及聚集态对其传输动力学的影响开展研究。相关结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5, 15646)。胞吞及囊泡运输是细胞信号传导和能量交流的重要生理过程。在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输

2017-06-15

《自然-方法》:数据驱动蛋白质设计促成发明细胞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探针

蛋白质设计研究如何通过指定或改变氨基酸序列来控制、改变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命功能最主要的执行者,研究者能够通过遗传编码让细胞自动合成表达人工蛋白,表征细胞状态,调控细胞功能。因此,有效、可靠的蛋白质设计能在生命科学不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兴的合成生物学方向,可成为重要支撑技术。6月5日,《自然-方法》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杨弋、研究员赵玉政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海燕

2017-06-13

改写教科书:人体线粒体温度高达55°C,癌细胞更高!

近日,一批来自法国,韩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动物细胞线粒体内的一般温度竟然会高达50摄氏度。在他们上传到bioRxiv的论文中(Mitochondria Are Physiologically Maintained At Close To 50 C),该团队介绍了他们如何使用温度敏感的染料来确定细胞器的温度,以及这一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原有细胞和代谢研究的颠覆性影响。对于科学家和普通大众来说,健康人

20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