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科学家重建白鳍豚物种种群历史
本周《自然—通讯》期刊发表了白鳍豚(又名白暨豚)的基因组序列 。这项研究有助于了解白鳍豚的生活习性与其被灭绝原因。 白鳍豚是世界上已知五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鳍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已被公认为“功能性灭绝”。它也是鲸类动物中因人类活动而被灭绝的第一种物种。
《大众科学》:现代10大物种进化现象
物种进化不仅仅是发生在远古的历史长河中,其实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人类,每天都在进行着适应新环境的进化过程,美国大众科学网近日盘点了一组发生在我们眼前的进化现象,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可谓令人震惊。 完美的鸟儿栖木 Babiana ringens是南非的一种开花植物,本地称为狒狒草,需要鸟儿将鸟喙伸入花中授粉,显示了一种特殊的进化过程。
肯尼亚欲建"动物基因银行"保障物种安全
非洲“动物王国”肯尼亚 4月18日,肯尼亚畜牧业发展部长穆罕默德·库蒂18日说,肯尼亚计划明年投资360万美元,兴建一座“动物基因银行”,以保护当地动物物种的繁衍和发展。 库蒂当天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这座银行将用于储存包括动物精子、卵子、胚胎和冷冻组织在内的“遗传基因材料”。
Oecologia:丁建清等外来植物入侵机理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入侵植物生物学课题组黄伟博士在丁建清研究员和院外籍研究员、美国莱斯大学Evan Siemann教授指导下,比较研究了乌桕入侵地种群(美国)和原产地种群(中国)在不同竞争强度胁迫下对专食性昆虫和广食性昆虫取食危害的应对策略。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Oecologia上。 入侵植物在入侵地逃逸了与其协同进化的专食性昆虫。
巴西研究人员发现虎猫新物种 拟立法保护
Oikos:曹敏等研究物种共存机制获新进展
近日,国际杂志Oikos刊登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胡跃华博士等的最新研究成果“Dominant species and dispersal limitation regulate tree species distributions in a 20-ha plot in Xishuangbanna, southwest China。”,研究人员在物种共存机制上的研究获新进展。
时代周刊:2011年十大新物种
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2011年发现的十大新物种,其中包括无壳龙虾、以美国前总统名字命名的甲虫,能够让蚂蚁变成僵尸的真菌以及在新喀里多尼亚岛发现的神秘跳甲虫。 1.总统甲虫 总统甲虫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和新墨西哥州的一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种甲虫,并以西奥多-罗斯福的名字命名,以向这位杰出的政治家致敬。
英国化石猎人发现上龙新物种——“科万上龙”
最新发现的远古海怪新物种被称为“科万上龙”,是一位化石爱好者 花费5年时间收集完成 这种四鳍上龙体重达到12吨,能够一口吞下一条大白鲨 英国科学家称这是一种上龙新物种,认为它具有地球史上最强的咬力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英国男子科万-谢汉(KevanSheehan)经过5年收集骨骼化石,最新发现一种上龙新物种,被认为是史上最凶猛的上龙,体重达到12吨...
盘点地球5次物种大灭绝:终结恐龙时代/图
一、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缩写为K-T灭绝): 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约75%--80%的物种灭绝。在五次大灭绝中,这一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4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而闻名。海洋中的菊石类生物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