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nn Bot:穇属异源四倍体物种杂交起源研究获进展

禾本科1/5物种起源于杂交事件,重建低拷贝核基因系统发育关系为解释物种杂交起源提供了证据。穇属(Eleusine Gaertn.) 隶属于禾本科虎尾草族核心群Chloris group,约10种,分布在热带东非、印度—马来西亚和热带南美洲,是典型的适应辐射类群。该属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可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

2011-10-24

Peer J:扁虫“入侵”或威胁法国蜗牛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日前发表公报称,在法国北部城市卡昂发现了世界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新几内亚扁虫,这种扁虫嗜食蜗牛,作为美食的法国蜗牛可能面临威胁。

2014-03-13

Nature:Argonaute 在细菌中起防止DNA入侵的作用

原核生物的Ago (来自细菌Thermus thermophilus) 保护细胞不受DNA而不是RNA入侵。

2014-04-11

Nature:一种用于测序非模式物种的新方法

被子植物(即开花植物)是主要的作物植物,并且在碳汇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4-02-07

Nature:热带雨林如何维持高物种丰富度?

群落多样性受到真菌病原体和地面上的食草昆虫等天敌的促进,这些天敌使得任何“寄种”个体都不能变的太普遍。

2014-02-07

Plant Cell: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调控机理

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是重要的产量性状,大小调控也是一个基本的发育生物学问题。

2014-03-15

PNAS:传粉物种丧失可能对植物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一项研究报告说,失去一种传粉物种可能对植物繁殖产生不良影响,其结果是,全球传粉物种的衰退为开花植物和农作物带来的麻烦可能比此前估计得更多。10多年以来,研究报告了诸如蜂和蝴蝶等传播花粉的物种的衰退,但是一些研究已经提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可以承受大多数传粉物种的消失。Berry J. Brosi 和Heather M. Briggs研究了即便只失去一种传粉物种是否也可能为植物繁殖带来麻烦。

2013-07-23

Science:揭示免疫系统抵御外来“入侵者”的新型分子机制

2013年8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报告中,来自怀特海德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追踪一系列特殊细胞的未知运动方式,从而揭示了机体免疫系统抵御外来“入侵者”的分子机制。 免疫反应的中心就是机体免疫生发中心(GCs)的活性大小,其通常在机体的淋巴结中形成用以检测抵御外来入侵的病毒和细菌。

2013-08-10

ZooKeys:在哥斯达黎加发现食竹植物虱子新物种

2008年期间的几个时期的野外工作已经导致在哥斯达黎加的高海拔地区"慕耶德山"上发现食竹植物虱子新物种。这一发现是由于线粒体DNA的分子数据分析而造成。所收集的记录已经增加了植物虱子(全世界最危险的农业害虫之一)的整体认识,这些虱子来自具有超过20%虱子的地区。 这项研究发表在开放期刊ZooKeys上。 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也就是植物虱子也属于的节肢动物在热带地区大量存在。

2012-11-18

The Plant:李云海等植物种子大小调控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The Plant Journal在线刊登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aternal control of seed size by EOD3/CYP78A6 in Arabidopsis thaliana,”,文章中,作者在植物种子大小调控的机理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

201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