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免疫抑制活性杂二萜研究取得进展
结构新颖、活性多样的天然产物是发掘小分子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不竭源泉,但复杂天然产物的构型确证难及含量过低的问题,成了其向新颖先导化合物不断推进的主要问题。唇形科(Lamiaceae)香茶菜属(Isodon)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类群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肿瘤等功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重要类群植物化学及功能研究团队研究员普诺·白玛丹增课题组长期
Sci Signal: 骨髓细胞来源次氯酸分子通过旁效应刺激抑制肿瘤的早期发展
髓系细胞(MDC)分泌的过氧化物酶(MPO)系统是细胞先天免疫的关键。MDC激活后,MPO分泌到吞噬体内并催化次氯酸(HOCl)的产生,次氯酸是一种有效的氧化剂,然而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目前仍不清楚。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David Piwnica-Worms团队证明了MPO-HOCl系统在老年小鼠的黑色素瘤早期阶段中具有抵抗肿瘤生长
Cancer Cell: 关键蛋白介导肿瘤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
肿瘤免疫疗法目前仅在部分癌症患者中能够引起持久的临床反应。其余患者的治疗耐受性问题对当前的免疫治疗提出了重大挑战。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Weiping Zhou团队揭示了stanniocalcin1蛋白对于肿瘤免疫耐受性的调节作用,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Cancer Cell》杂志上。
《自然》发文首次揭示动物先天免疫受体NLRP1抑制的分子机制
生物在与病原微生物长期竞争中进化出了复杂完善的免疫系统,其功能可进一步分为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部分。先天性免疫系统是宿主防御感染机制中一种普遍而古老的形式,它对于病原体的感知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胚系基因编码的模式识别受体来实现。其中NOD样受体(NLR)家族是模式识别受体中数量最大、功能最复杂的一类,其通过不同成员来感应多样的病原信号
PNAS:揭示抑制肿瘤来源的NLRP3降低黑色素瘤进展机制!这种抑制可增强免疫检查点疗法的抗肿瘤疗效
2021年4月9日讯/生物谷BIOON/---从临床角度来看,免疫检查点疗法(ICT)已经显著改善了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结果,大量研究已表明,免疫检查点PD-1/PD-L1和CTLA4的表达往往是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然而,对ICT无反应或复发的患者数量持续上升,临床数据显示,免疫检查点的表达并不总是与治疗反应相关。部分患者对单一疗法的有限反应表明,黑色素瘤
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发现HYL1蛋白调控miRNA介导的翻译抑制过程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何玉科研究组在The Plant Cell上,发表了题为Cytoplasmic HYL1 modulates miRNA-mediated translational rep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组发现,HYL1蛋白除了介导microRNA (miRNA)的转录后调
Cell Rep: 抗炎细胞因子IL37对驯化免疫的抑制作用
“驯化”免疫(Trained Immunity,TI),是指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暴露于病原体或疫苗之后产生的天然免疫记忆,该机制具有保护机体免受感染的作用。TI的主要特征在于组蛋白翻译后修饰过程的变化,进而导致免疫代谢发生改变,最终促进促炎性因子的表达。TI的缺陷会导致炎症疾病的产生。
Cell Rep:肝脏调节性T细胞如何抑制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自体免疫反应?
此前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通过氧化过程,蛋白酶诱导的组织细胞损伤和/或淋巴细胞募集,在各种组织损伤模型(包括慢性炎性疾病)中诱导组织损伤。然而,中性粒细胞也可能具有组织重塑或抗炎特性。Channakeshava Sokke Umeshappa Patricia Solé 6 Bas G.J. Surewaard 6
Cell:工程化免疫细胞能够靶向抑制癌细胞转移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对免疫细胞进行遗传改造,从而使其能够精确地传递抗癌信号到可能扩散癌症的器官。在小鼠模型中,研究者们发现用工程化的细胞治疗可以有效缩小肿瘤,并防止癌症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该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旗下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科学家领导,并于2021年3月24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
研究揭示人源TRPC5通道被不同小分子所抑制的结构基础
TRPC5是受体激活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属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家族中的经典型亚家族(TRPC)1。TRPC5通道的激活将引起细胞膜去极化和胞质内钙浓度上升。TRPC5通道主要表达于脑组织,在肝脏、肾脏等器官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2-4。TRPC5介导多种生理过程,与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的产生以及进行性肾脏疾病有关5,6。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