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子刊: DAP5/eIF3d交替mRNA翻译机制促进人调节性T细胞分化和免疫抑制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抑制效应性T细胞,维持免疫系统的动态平衡。周围部位的Treg细胞成熟需要抑制蛋白激酶mTORC1和TGF-β-1(TGF-β)。

2021-12-08

JEM:揭示免疫细胞受体和配体的调节机制或有望帮助开发治疗多种人类炎性疾病的新型疗法

来自东京理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深入理解了DCIR活性背后的分子机制;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缺失DCIR的小鼠会自发产生关节炎和代谢性骨骼疾病。

2021-11-29

Nat Nanotechnol:癌细胞抑制免疫系统新机制---利用与T细胞之间形成的纳米管盗取T细胞的线粒体

2021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为了生长和扩散,癌细胞必须逃避免疫系统。阐明不同的免疫逃避策略是寻找下一代癌症免疫疗法的关键一步。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的力量发现了癌症用来抑制免疫系统的一种新方法:癌细胞可以通过伸出纳米级的触角---一种纳米管(nanotube)结构---来解除攻击它们

2021-11-24

科学家揭示新冠病毒delta和kappa突变毒株发生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

来自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大流行性冠状病毒delta和kappa突变毒株如何帮助其避免被宿主机体的抗体所识别。

2021-11-17

JITC:科学家揭示二甲双胍依赖性的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

来自日本冈山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他们对一类名为CD8+ 浸润性T淋巴细胞(CD8TIL)进行研究,其是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亚群,能特异性地攻击肿瘤细胞,而且会针对二甲双胍产生反应并改变细胞行为。

2021-11-18

中美科学家揭示针灸的神经解剖机制

2021年11月7日讯/生物谷BIOON/---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技术,千百年来一直被用来治疗慢性疼痛和其他与炎症有关的健康问题,然而对这种技术的科学基础仍然知之甚少。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阐明了针灸激活一种特定信号通路的神经解剖学原理。他们确定了针灸通过这种信号通路引发抗炎反应必须存在的神经元亚群。

2021-11-07

科学家发现棕榈酸能够通过表观遗传机制促进肿瘤转移,且可以长期维持

  癌症的转移和扩散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细胞从哪里学的转移技能?可能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也包括生活方式。已经有很多临床前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会促进癌症的发生,也与部分癌症的高侵袭性有关,脂肪酸的摄取和代谢更是癌症进展的关键环节。其实从机制上来说,脂肪酸能与很多与癌症发生、化疗耐药和转移的蛋白(比如CD36)产生互作,那就不由得让人怀

2021-11-15

研究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激活宿主天然免疫反应新机制

北京大学魏文胜教授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健伟教授课题组合作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发表了题为“Sensing of cytoplasmic chromatin by cGAS activates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 SARS-CoV-2 infec

2021-11-06

免疫和炎症机制介导从头到脚的心血管疾病

医师早就认识到某些急性心血管疾病(如心内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与炎症有关。对免疫和炎症机制参与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关注普遍滞后。

2021-11-04

《柳叶刀·肿瘤》:哪种免疫联合治疗副作用最大?

  虽然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在多种肿瘤中有较好的疗效,但仍有很多患者不响应治疗,提示这种疗法或许应该和其他疗法联用,以进一步改善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实际上,与免疫调节剂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细胞毒性化疗联用后,抗PD-1抗体或抗PD-L1抗体治疗获得了更好的疗效[5],目前已有多项疗法获批[6,7]。虽然抗PD-1抗体或抗PD-L

202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