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ancer:清华大学郑撼球团队揭示MALT1的双重促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并开发ASO疗法
该研究发现,MALT1 通过其死亡结构域和副胱天蛋白酶结构域发挥双重促肿瘤免疫逃逸作用,而使用反义寡核苷酸(ASO)靶向 MALT1 的这两个结构域,可克服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性。
《癌细胞》:更好用的肠癌免疫治疗标志物诞生了!英国科学家发现,“高干扰素表型”结直肠癌更适用免疫治疗
研究者们找到的最佳评估阈值是CD74间质细胞分数(stroma proportional score, SPS)=18%,并用外部临床研究数据证实,该值可区分出多种PD-1/L1抑制剂联合治疗。
Nature Aging:免疫系统衰退的幕后推手Sema4A缺失如何加速衰老进程?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Semaphorin 4A(Sema4A)的分子,它在调节这些髓系偏向性造血干细胞的功能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Cancer Cell:南方医科大学董忠谊团队破解放射免疫治疗远端效应受限的机制
该研究阐明了放射免疫治疗中远端效应受限的机制,首次揭示 PAI-1/SFRP2 信号轴通过周细胞-CAF转化调控远端效应,填补了放射免疫治疗中基质细胞作用机制的空白。
斯坦福团队最新研究揭示,癌细胞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增强巨噬细胞免疫抑制性
对肝细胞癌(HCC)的研究显示,癌细胞可以分泌对人体有重要功能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此来专门增强肿瘤微环境内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性,使CD8+T细胞主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和肝癌免疫治疗吃瘪。
Sci China Life Sci一步法优化内耳类器官培养,高效生成毛细胞并精准模拟药物毒性反应
研究开发出一步法自组织内耳类器官系统,经优化培养基成分提高了毛细胞生成效率;该类器官具成熟毛细胞特性和多样细胞组成,能模拟疾病、筛选药物,为内耳研究和听力损失治疗提供有力工具。
中国科学家首创溶瘤疗法,给癌细胞打上“猪”的标签,发动免疫猛烈抗癌
这项研究成果,创新性地将超急性排斥反应理论反向应用于抗肿瘤领域,开发出新型广谱溶瘤病毒疗法,并在早期临床研究中初步证实了NDV-GT的疗效和安全性。
Cell Res:天津医科大学郝继辉团队揭示胰腺癌神经-免疫调控新机制,并提出治疗新靶点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发展过程中,痛觉神经元通过与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的相互作用对自然杀伤(NK)细胞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免疫》:真反转了!研究发现,在肠癌早期促癌的IL-17RA信号,却也能有效抑制晚期肠癌发生发展
研究者们首先证实在晚期CRC(III/IV期)患者中,IL17RA基因的低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不佳、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后在小鼠实验中再评估IL-17R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