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脂肪组织巨噬细胞(ATM)的促炎性激活与肥胖和肥胖相关疾病有因果关系
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power house"。其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代谢在巨噬细胞激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缺乏针对ATM的线粒体代谢的药物来治疗肥胖相关疾病。2021年1月4日,陆军军医大学
研究发现中国乌龙茶香气酶促形成机制
中国是较早发现和利用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经过不断地变化,形成当前的六大茶类。六大茶类主要根据茶叶加工方式的不同划分为绿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黄茶和黑茶。其中,乌龙茶,亦称青茶,是六大茶类中较有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在这六大茶类中,乌龙茶的香气特征丰富,是该类茶较为关注的品质特性。因此,乌龙茶香气的
细胞凋亡:六种最佳测定方法
细胞凋亡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高度调控形式,在多细胞生物发育过程中、整个生命周期以及对细胞应激作出反应时均可发生细胞凋亡。核固缩、细胞皱缩、质膜出泡和 DNA 断裂是细胞凋亡的典型特征。 Caspases 蛋白水解酶家族充当着细胞凋亡的中心调节因子,而其活性又由多种其他促凋亡和抗凋亡蛋白所平衡。细胞凋亡的失调发生在多种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
酶促不对称合成双手性中心γ-或δ-内酰胺研究获进展
手性内酰胺是药物和天然生物碱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骨架结构。目前,手性内酰胺主要通过基于C-C键生成的Michael反应和贵金属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的化学方法进行合成,此类方法反应步骤较多、合成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推广。利用亚胺还原酶或ω-转氨酶催化酮酯进行不对称胺化的酶促法生成γ-或δ-内酰胺的方法也被少量应用,但此方法只能形成一个手性中心,如何通过酶促法精
华南植物园研究发现中国乌龙茶香气酶促形成机制
茶树(Camellia sinensis)没有甘甜的果实,却牵动全球60多个国家的经济,影响30亿人口的生活。中国是最早发现与利用茶树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自神农尝百草以来,这种来自中国的神奇树叶,经过不断的变化,已形成了至今的六大茶类。六大茶类主要是根据茶叶加工方式的不同划分为绿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黄茶和黑茶。其中,乌龙茶,亦称青茶,是六大茶类中
外泌体蛋白——化疗促乳腺癌转移的真正“元凶”
细胞毒性化疗是多种癌症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据报道化疗具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该过程可能与化疗时肿瘤释放出的外泌体(EVs)相关。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Chemotherapy elicits pro-metastatic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breast can
亚盛医药细胞凋亡管线再获进展
10月9日,亚盛医药宣布,美国FDA日前授予该公司细胞凋亡管线在研原创新药MDM2-p53抑制剂APG-115、Bcl-2/Bcl-xL抑制剂APG-1252两项孤儿药资格,分别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小细胞肺癌(SCLC)。截至目前,亚盛医药共有4个在研新药获得6项FDA孤儿药资格。“孤儿药”又称为罕见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罕见病
Cancer Res:细胞凋亡抑制剂或能促进某些淋巴瘤对多种疗法产生耐受性
2020年10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淋巴瘤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一组不同种类的癌症,而免疫系统则是抵御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主要防御系统;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筑波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癌细胞对癌症免疫疗法主要和适应性耐受发生的风险因素和分子机制,这一研究发现或有望帮助开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