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鹿”病在北美传播 未来不排除传人风险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近日发布公报说,一种被称为“僵尸鹿”的传染病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的鹿群中传播。有专家认为,这种病毒未来存在传播给人类的风险。美疾控中心说,截至今年1月,美国本土至少24个州和加拿大两个省已报告发现“僵尸鹿”病,该病主要感染野生的麋鹿和驼鹿等鹿科动物。此外,挪威和芬兰的驯鹿和驼鹿以及韩国的进口动物也曾报告过感染病例。“僵尸鹿”病是一种朊病毒导致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美
研究发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通过泛素化降解途径调节脂肪酸合成的新机制
2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于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Post-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of lipogenesis via AMPK-dependent phosphorylation of insulin-induced gene”。该研究发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研究发现黑腹果蝇不同铁运输途径间竞争新机制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肖桂然带领团队发现黑腹果蝇转铁蛋白1(transferrin1)在体内参与铁运输并且与铁蛋白(ferritin)具有竞争关系。该研究于1月15日在线发表于《细胞通讯》上。黑腹果蝇是一种在遗传和发育生物学中应用广泛的重要的模式生物。它们体型小,生命周期短(12天左右),繁殖能力强,容易饲养。此外,果蝇具有4对染色体,包含大概13600个基因。现有研
《细胞》子刊:打通细胞疗法的关键途径!科学家们用干细胞分化出了免疫T细胞
很多人都把2017年称为是细胞疗法的元年。这一年里,美国FDA批准了头两款CAR-T疗法,让许多血液癌症患者迎来了全新的治疗方案。CAR-T疗法对某些癌症有着极佳的治疗效果,但它也并非没有局限。除了潜在的副作用外,它的制造与生产也是一个挑战。从流程上看,为了治疗患者,研究人员们必须先从患者体内分离出免疫T细胞,在体外进行基因编辑,让其针对癌细胞表面上的抗原,再经过大量扩增后,输注回患者
JAMA:关于HIV的科学很清楚,检测不到就等于无法传播
2019年1月14日/生物谷BIOON/---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官员说,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证据已牢固确定了HIV未检测到就等于没有传播(Undetectable = Untransmissible, U=U)的概念在科学上是合理的。 U = U意味着通过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和坚持接受这种治疗来实现并维持无法检测到的HIV病毒载量(即血液中的HIV含量),HIV感染者将无法通过
研究解析寨卡病毒基因组RNA二级结构图谱并发现调控RNA病毒传播的新型分子机制
近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强锋课题组、药学院谭旭课题组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 Host & Mircobe)期刊在线发表题为《寨卡病毒基因组RNA结构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病毒感染性的关键决定因素》(Integrative Analysis of Zika Virus Genome RNA Structure Reveals Critical Determinants of Viral
Nat Commun:科学家成功利用多股数据流和人工智能技术来预测流感的暴发和传播
2019年1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流感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其会随着人们四处走动而迅速传播,因此这就使得追踪并且预测流感传播活动成为了科学家们的一大挑战;美国CDC会实时监测美国流感样疾病患者的就诊情况,这些信息可能要比实际时间滞后大约两周;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科学家们通过将两种预测方法同机器学习技术(
研究揭示萘啶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自抗性机制
细菌通过次级代谢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抗生素从而清除异己,争夺环境中的资源,那抗生素产生菌如何避免抗生素对自身产生伤害呢?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唐功利课题组在高活性天然产物萘啶霉素(NDM)的生物合成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分泌型、FAD依赖的氧化还原酶NapU在胞外氧化无活性前体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萘啶霉素,随后还可以进一步氧化萘啶霉素使其失活。相
研究发现调控肠道菌可影响蚊媒病毒传播能力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程功课题组发现可对一种蚊虫肠道共生菌——粘质沙雷氏菌进行调控,从而影响蚊虫传播病毒的能力。研究结果日前发表于《细胞宿主和微生物》。以血液为食的蚊子可携带和传播上百种烈性人类病毒。病毒通过宿主血液进入蚊子体内,并感染蚊子肠道的上皮细胞,进而扩散到蚊子的唾液腺。“世界上有3500多种不同的蚊子,但能携带并传播病原体的不到100种。蚊媒病毒与蚊虫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重要热带病相关入侵媒介生物及其病原传播规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随着跨国贸易、交通运输、国际旅行、物种引进和国家交流的发展,外来有害生物跨境传播与扩散的频率剧增,不仅破坏我国的生态平衡,还造成某些疾病特别是热带病的传播与暴发。围绕诺氏疟疾、美洲锥虫病、巴贝虫病、曼氏血吸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等5种热带病入侵媒介及其病原的传播规律、风险评估、精准溯源、资源库及其共享平台建设等技术瓶颈,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