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M:揭示microRNA分子在炎性肠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2017年5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一篇题为“Myeloid-derived miR-223 regulates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via repression of the NLRP3 inflammasom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
Ironwood缓释剂型Linzess(linaclotide)显著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腹痛症状
2017年5月11日/生物谷BIOON/--Ironwood制药公司近日在芝加哥举行的2017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DW2017)上公布了便秘药物Linzess(linaclotide,利那洛肽)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腹痛影响的一项IIb期临床研究数据。数据显示,横跨全部剂量组,2种实验性缓释配方linaclotide对IBS-C患者的腹痛均表现出缓解,并且这一疗效独立于
肠应激综合症患者大脑结构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图片摘自www.pixabay.com)2017年5月9日 生物谷BIOON/---最近一项由UCLA的研究者们作出的研究揭示了患有肠道应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患者其体内肠道微生物组与大脑之间的关系。该研究第一次揭示患有IBS的患者肠道微生物组与大脑参与处理感受信号的区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脑产生的信号能够影响微生物组的构成,而微生物分泌的化学
合肥研究院等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细胞趋化性和记忆效应研究中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勇课题组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 Francis Lin 课题组合作,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细胞趋化性和记忆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封底文章形式发表在
上海生科院揭示组蛋白 H3K27 三甲基转移酶 EZH2 在炎症性肠病中
图示:EZH2 调控肠炎发生发展及机制示意图4 月 24 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秦骏研究组的研究论文 Epithelial EZH2 Serves as an Epigene
FDA开启“人类肝脏芯片”试验 有望彻底消除动物模型毒理试验
近日,美国FDA开始了一项试验,即检测利用特殊的肝脏芯片(livers-on-a-chip)是否能够可靠地模仿人类对食源性疾病,这种肝脏芯片是一种人类器官的微型化模型,能够模仿一定的生物功能;这项新型检测将会帮助有关机
深圳先进院研发磁性拉曼检测芯片用于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鹏辉、喻学锋、罗茜等合作,成功开发出一种磁性可移动拉曼增强(SERS)检测芯片,实现了多种环境污染物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相关论文Efficient Enrichment and Self-Asse
Am J Pathol:鉴别出开发炎性肠病新型疗法的关键基因靶点
炎性肠病(IBD)主要表现为肠道慢性炎症复发,这是目前全球人群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然而IBD如何发生至今仍然是个谜,当前并没有有效的疗法来治疗IBD,而且部分疗法对于缓解疾病症状也并不理想;近日,刊登在国际杂
科学家将芯片植入昆虫大脑制造机器人
近些年来科学界对机器人研究的风挂的愈演愈烈,机器人也与正常人类越来越靠近,然而高昂的研究经费使得机器人的生产普及也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境地。今日,美国开始另辟蹊径,以另一种方式研究机器人。 美国D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在Michigan 大学开设了一个研究小组,他们正在试图给昆虫洗脑,并通过芯片的植入让昆虫便成一个可控制的机器人。
Nat Med:历时多年 科学家终于鉴别出或有望彻底治愈炎性肠病的新型潜在靶点
日前,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治疗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潜在治疗靶点,相关研究或将改变成千上万名对当前疗法并无反应的炎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当前临床上普遍采用抗肿瘤坏死因子疗法(抗TNF疗法)来治疗炎性肠病,但很多患者对该疗法并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