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新研究在鉴定炎症性病遗传病因上取得重大突破

图片来自Wikipedia/CC BY-SA 3.02017年7月3日/生物谷BIOON/---科学家们已接近于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600多个潜在致病基因中筛选出导致这种疾病的特定基因。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美国布罗德研究所和比利时列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紧密合作构建出一种高分辨率图谱来研究哪些基因变异体

2017-07-03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慢性肾病生物标志物FGF23 影响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勇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Francis Lin课题组合作,利用微流控芯片研究了慢性肾病生物标志物FGF23对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2017,7:3100,DOI:10.1038/s41598-017-03210-0)。细胞迁移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7-06-15

烟台海岸带所海洋贻贝粘蛋白基仿生传感技术研究获进展

发展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海洋生物大分子及海洋细菌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对于及时快速地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生物大分子的检测,一般采用酶联免疫法、生物化学测试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等技术;对全细胞的检测,则通常需要通过细胞培养实验来完成。然而,上述方法存在仪器复杂、设备昂贵、检测耗时长等缺点,仅适用于实验室分析。在海洋环境中,贻贝可通过其足丝分泌贻贝粘蛋白,该蛋白具有优越的粘滞性和良好

2017-06-01

大连化物所利用器官芯片技术构建糖尿病肾病模型

大连化物所利用器官芯片技术构建糖尿病肾病模型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建华领导的微流控芯片研究团队利用器官芯片技术成功构建了一种功能化肾芯片系统,并用于模拟糖尿病肾病早期病理变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Lab on a Chip(2017,17(10):1749-1760) 杂志上。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其早期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引

2017-05-24

《自然—通讯》:上海交大课题组研究新型仿生纳米药物靶向治疗脑胶质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高小玲课题组,通过构建内核包载siRNA的重组高密度脂蛋白纳米载体,将RNAi药物安全递送入脑,并借助Ras激活的肿瘤细胞依赖于巨胞饮“营养蛋白”维持生长和生存的特征,高效靶向Ras激活依赖型脑胶质母细胞瘤,实现精准靶向治疗。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该纳米载体克服了RNAi药物易降解、体内循环时间短、靶细胞导向性差、难以通过细胞膜屏障

2017-05-17

美学者研发仿生皮肤提高感官敏锐度,可 3D 打印在皮肤上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仿生皮肤,据说不仅能让人感官一下子敏锐起来,更关键的是,这种材料可以直接3D 打印在人体皮肤上。英国《每日邮报》5 月 12 日报道,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使用一种特制打印机打印出这种柔性电子传感设备,外观如皮肤般。打印机4个喷嘴能喷出不同类型的“墨水”以打印设备各个分层。其中,底层是硅胶材质,往上依次为导电油墨制成的电极、硬币大小的压力传感器以及能冲洗掉的牺牲层。与传统3

2017-05-15

轻松做镜,全球首个“药丸”机器人来了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改变,使得结肠癌和结肠息肉等疾病得到广泛的关注。肠镜检查成为了结肠和其他肠道疾病诊断的标准诊断方式。最近一项发布在消化道疾病周(Digestive Disease Week)2017 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型的结肠镜检查方式——磁控胶囊机器人。传统的结肠检查方式是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一种侵入式的检查方式,通过一个末端装有电子摄像机的电子内镜,长度约 140cm,可弯曲,由患

2017-05-15

利用工程化的仿生骨组织或有望治疗人类多种骨髓疾病

2017年5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仿生骨组织,未来有望为需要移植的患者提供新的骨髓组织。骨髓移植通常用来治疗骨髓疾病的患者,在移植前,患者首先需要接受一定剂量的辐射,有时候还要联合用药,从而来杀死患者骨髓中存在的任何干细胞。对患者进行预处理意味着能够通过清理患者骨髓的空间来改善移

2017-05-12

解读近年来炎性病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直肠、结肠等肠道组织中发生一种特发性炎性疾病,IBD包括我们常说的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近年来,炎性肠病(IBD)逐渐成为全球人群必须面对的共同健康问题,而且该病在亚洲等地区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深入,如今在IBD的治疗上研究人员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本文中,小编对近年来炎性肠病(IBD)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各位,与你们一起学

2017-05-15

这种仿生手能够“看到”前方的物体

据外媒报道,近日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能够使用罗技网络摄像头“看到”前方物体的仿生手,并通过软件评估和握住物体。他们的研究本周发表在《神经工程学杂志》上。生物医学工程高级讲师兼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 Kianoush Nazarpour 表示:“使用计算机视觉,我们开发了一种可以自动响应的仿生手。事实上,这就像一只真正的手,戴上仿生手的用户拿起一个杯子或饼干,只要快速查看正确的方向。”该团队

2017-05-05